侯书乐1,2,3 , 陈鹏辉1,2,3 , 吴妍1,2,3 , 黄玉宇1,2,3 , 何白慧1,2,3 , 杨艳4 , 洪煜韧5 , 杨军1,2,3 , 李姝娜1,2,3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
3. 上海市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4.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5.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电子显微镜中心实验室
带状突触是内毛细胞向相应的螺旋神经节传递听觉信号的重要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耳聋的主要原因是耳蜗毛细胞的退化,而不是带状突触。无法通过听阈检测到的听力障碍被定义为隐性听力损失(HHL)。带状突触与FGF22敲除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拟探究FGF22敲除是否通过影响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功能导致隐性听力损失。
本文使用6周龄FGF2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FGF22-/-)作为实验组,野生型小鼠(FGF22+/+)作为对照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试验检测了两组小鼠的听力阈值、波I振幅和潜伏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了两组小鼠的带状突触数量,采用透射电镜比较了两组小鼠的囊泡数量,采用膜片钳比较了两组小鼠内毛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了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Gipc3和MEF2D的基因表达。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在FGF22-/-小鼠中,ABR波I振幅降低,带状突触囊泡减少,膜片钳实验中短刺激的电容变化提示Ca2+触发的胞吐减弱。实时定量PCR显示FGF22-/-通过下调SNAP-25、Gipc3的表达以及上调MEF2D的表达而导致带状突触功能障碍,这三种基因对于维持带状突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FGF22缺失通过影响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功能而导致HHL,并可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耳聋治疗需求提供新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