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旭红 , 赵胜 , 张艳东 , 葛贵喧 , 王世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目前先天性半椎体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后路半椎体切除,双侧短节段固定。对于单侧固定融合的报道较少,尤其在低龄儿童。本研究描述一种改良的手术方式,即后路半椎体切除单侧固定融合。
研究目的为通过随访至少5年,分析该方法治疗小于10岁儿童先天性半椎体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
本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共43例小于10岁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一期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单侧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且随访60个月以上。将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全脊柱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测量,测量指标包括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T1-S1高度,固定节段凸侧及凹侧高度。
研究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3.88 ± 16.77月。术前侧凸主弯Cobb角平均为46.1±14.4°;术后侧凸主弯Cobb角平均为8.1±9.4°,矫形率为82.4%;末次随访侧凸主弯为平均10.3±11.8°,矫形丢失7.8%。术后即刻凹侧高度、融合节段高度及T1-S1高度分别为:60.1 ± 19.7 mm, 56.9 ± 22.9 mm, and 326.6 ± 64.5 mm, 末次随访时改善至73.1 ± 23.7 mm, 71.2 ± 22.0 mm, and 388.7 ± 78.9 mm。这些参数在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相比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再手术率为9.3% (4/43), 主要为PJK及术后侧弯加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有些并发症,后路半椎体切除结合单侧短节段固定融合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方式。我们认为该术式简单、安全、可靠、微创且易于耐受,可以成功解决儿童的此类先天性脊柱侧凸。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