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琳
漯河市中心医院
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对国内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收集高质 量证据,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及我国当前护理现状,构建一 套系统的、科学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应用和参考。
计算机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及相关指南网站,收集 2010 至 2020 年期间发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指南、护理标准、 推荐建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根据 2014 年澳大利亚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开发的 JBI 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严格的证据质量评价,整理和收集最佳证据,基于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理论,形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采用改良专家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 2 轮专家咨询,对指标的条目、指标名称及 其资料收集方式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指标条目的重要性及资料收集方式的可操作性进行 评价,确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系统的循证检索,共纳入 34 篇相关文献,对文献中所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 关评价指标进行提取、总结,最终整理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指标 137 个。对指标证据等级及其推荐级别进行评价后,结合专题小组意见,删除其中循证证据等级低、弱推荐的指标,以及不符合国内临床护理情况的指标,医疗质量评价相关指标,医院及医疗 人员资质评价相关指标;对重复评价的指标进行合并,其余指标进行修改。经专题小组反复讨论决定保留“理疗仪器使用记录”、“仪器操作培训”、“护理质控委员会制度” 等弱推荐的要素质量评价指标,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初步形成指标体系草案。经过两轮专家德尔菲咨询后,形成最终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三个维度,其中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 31 个,三级指标 64 个。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为 86.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 0.852;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0.09~0.19,协调系数为 0.275(P<0.05);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 0.09~0.23,协调系数为 0.146(P<0.05);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
0.10~0.35,协调系数为 0.253(P<0.05);指标的资料收集方式变异系数为 0.09~0.20, 协调系数为 0.327(P<0.05)。第二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为 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 0.852;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10~0.17,协调系数为 0.698(P<0.05);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 0.09~0.17,协调系数为 0.531(P<0.05);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 0.06~0.17, 协调系数为 0.147(P<0.05);指标的资料收集方式变异系数为 0.09~0.12,协调系数为
0.356(P<0.05)。最终保留的所有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均大于 3.5 且变异系数小于 0.3。
本课题研究构建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科学、全面,框 架清晰,可应用于临床作为 KOA 护理质量评价的监测标准,提升 KOA 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为我国医疗机构 KOA 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领域质量评价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