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 王旭 , 马昕 , 黄加张 , 陈立 , 王晨 , 耿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目的:通过对正常足与改良Lapidus 术后拇外翻足负重前后楔舟及舟距关节的运动幅度的比较,研究改良Lapidus手术融合第一跖楔关节后短期内(一年内)近端临近关节(楔舟及舟距关节)是否会继发性产生该关节松弛活动度过度增加的问题。
方法:17例患者,患足19足,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0.3±9.6岁(46-71岁),均行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及远端软组织手术,术后时间平均9月(7.5月--12月)。正常非拇外翻29足,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8岁±8.5岁(35-70),正常组参选者的年龄分布尽量接近拇外翻组。均摄足部非负重及负重位的侧位片,并测量相应关节负重前后的运动幅度,比较正常足与融合术后拇外翻足这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拇外翻组及正常足对照组中,楔舟关节及舟距关节负重前后运动幅度在两组人群中没有差异。
结论:改良Lapidus手术后由于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造成的相应近端楔舟及舟距关节的负重增加短期内并没有造成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节过度活动现象。拇外翻主要是第一序列的异常,而不仅仅表现为跖趾关节的异常。目前对有些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的拇外翻病人采用改良Lapidus手术以融合第一跖楔关节,术中能有效地压低第一跖骨头位置和纠正旋前畸形后予以固定,有效重塑足内侧纵弓和足横弓,改善转移性跖骨头下疼痛等症状。但是对于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后是否会造成继发的近端楔舟、舟距关节活动度过度增加一直存在争议,由于中足部具有较多强韧的韧带,所以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后改变部位的韧带结构足以应付术后继发的载荷增加。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