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晓
柳州市中医医院
通过耳穴压豆法结合揿针治疗减轻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咽喉疼痛不适,对患者饮食、生理,心理、睡眠的影响,增加患者对术后康复的信心,促进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术口的愈合,提高了科室颈椎前路手术的满意度。
选20例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咽喉疼痛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其中10例患者采用耳穴压豆结合揿针治疗进行治疗,耳穴压豆原则采用相应部位取穴+脏腑功能辨证取穴+临床经验取穴/子午流注取穴,寻找其阳性反应点(变色、变形、丘疹、充血、脱屑、痛觉敏感等),耳穴压豆取穴为:咽喉、神门、肾上腺、耳屏尖、皮质下、交感。咽喉:通络止痛,疏风清热,阴阳调和主要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神门:安神、镇静止痛最古老的穴位。肾上腺:清热解毒,消痰散结,通经止痛。皮质下:具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止痛作用。交感:用于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疼痛,对其有较强的镇静和解痉作用。耳屏尖:清热祛风,解痉止痛,可缓解咽喉肿痛
揿针治疗选穴为:合谷穴、曲池穴、少商、商阳、天突穴。合谷穴:止痛、疏风解表、清热、活血通络、可缓解各种疼痛症状。曲池穴:疏风清热,对咽喉肿痛、牙疼的治疗有点的作用。少商:主要治疗咽喉疼痛、咳嗽、肺炎、流行性感冒。商阳:清热泄火,主要治疗牙疼、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天突穴:养阴 清热、行气解表。主要 治疗呃逆、咳嗽、咽喉肿痛
根据胚胎倒置学说,所选耳穴压豆处理顺序均为自下而上贴压,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主配穴位。选取的耳穴区域内寻找敏感点,用75%酒精局部消毒,将王不留行籽对准敏感点贴压在耳穴上。然后由轻到重按压,使之产生酸、麻、胀、痛、热等得气感。每穴按压30秒,每日至少按压5次,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一周一次,十次为一疗程。并填写观察记录表,另外1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蓝芩口服药等),并填写观察记录表,两者进行效果观察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耳穴压豆结合揿针治疗进行治疗的10名患者中有9名患者术后第一天喉咙有稍微疼痛,但不影响患者流质饮食,术后第二、第三天患者诉疼痛基本消失。而使用口服常规药物(蓝芩口服药等)的10名患者,患者诉喉咙疼痛,口服常规药物(蓝芩口服药等)容易呛咳,如出现呛咳现象会加重喉咙及术口的疼痛,因而大部分患者口服一两次后都会拒绝使用常规药物。
本研究运用耳穴压豆结合揿针治疗在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咽喉疼痛中的应用,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且耳穴压豆技术操作简单,治疗成本低,痛苦小,治疗效果好且效果持久,患者更易于接受,从而易于推广。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