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清敏
漯河市中心医院
探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切口出现渗液,渗出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②切口边缘皮下组织外观无坏死征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③渗液在镜下可见大量脂肪颗粒;④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标准:术前排除糖尿病、肾病、重度贫血(血红蛋白≤90 g/L)等内科合并症。我院骨病科共纳入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使用所有相关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切口部位见表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1)治疗组:常规消毒后,充分拆开皮肤缝合线,9例由于切口内脂肪液化严重,拆开皮下组织层后,剪去失活的脂肪组织,充分引流、然后冲洗、吸干后,一期缝合关闭切口。术后应用特定电磁波(重庆华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QJ-23型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波长2~25μm,额定功率250W,伤口与辐射板距离30~35cm,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直至切口愈合。
(2)对照组: 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即在切口液化最明显处拆除部分缝合线,探查液化范围,剪去失活的脂肪组织,然后应用藻酸盐敷料填塞创面,外敷无菌纱布,根据渗液情况每天或者隔日换药,至创面基底部新鲜肉芽长出后切口二期缝合。
3.评价指标:记录切口发现脂肪液化到拆线后完全愈合的时间、换药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并发症的比较,设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4.3±2.0天、对照组为22.1±3.9天,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换药次数治疗组为2.3±1.1次,对照组为14.8±7.2次,平均换药次数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未发生皮肤烧伤等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感染,均一期愈合,对照组4例发生感染,经冲洗引流结合敏感抗生素应用后愈合。
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能够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液化切口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