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博
庆阳市人民医院
观察应用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胫骨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一个难题,约占长管状骨骨折的10%。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采取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但术后伤口难以处理,并发感染、内置物外露、骨折不愈合、骨髓炎、肢体坏死、甚至截肢等并发症,且传统的外固定架术后体积庞大、过于笨重、外观臃肿,影响日常生活。为此,自微创接骨板固定(MIPO)技术Krettek等[1,2]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我院自2011年10月至至今创新应用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对70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对70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进行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
手术方法 选用硬膜外或腰麻,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及清创,于原开放伤口处使骨折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断端,选肉肌腱,旷置VSD引流,待后期植皮取4.5mm的锁定加压接骨板(钛或不锈钢),置于皮外,钢板和皮肤之间留一定的空隙(1-3cm),骨折两端分别植入3-4枚锁定螺钉(如图所示),再根据开放伤口性质决定处理方式,能一期缝合者尽量缝合,不能者则修复血管神经及肌或转移皮瓣处理。术后针眼常规处理。伤口愈合后,可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定期复查X线片,6~8周后,可根据骨痂生长情况考虑逐渐负重直至弃拐行走。对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给予腓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取除钢板螺钉。
70 例均得到随访,随访6~24月,平均12个月。其中3 例开放伤口感染、皮缘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治愈;28 例伤口后期植皮或转移皮瓣均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平均愈合时间17.3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54例,功能复位16例。固定钉及钢板位置满意。70例均无断板断定、骨髓炎、骨坏死及骨不连发生。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5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5.8%。
在应用钢板皮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笔者体会到应注重术前计划。先要对骨折进行详尽的影像学检查,以了解骨折移位及粉碎情况,以便顺利完成手术。其次,尽量不再做切口复位,设计原开放伤口下复位。再次,钢板和皮肤之间留一定的空隙(1-3cm),钢板安放的位置应不妨碍二期皮瓣转移术,建议使用长钢板少螺钉,因为这样不会削弱骨的抗弯和抗扭曲强度。在钻孔攻丝及拧人螺钉时要注重保护皮肤及软组织通道。注意术后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是骨折后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创新性的采用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相比传统的外固定架,体积更小,更加牢固,患者依从性好;既能保证骨折复位及有效固定,又能有效保护骨折断端血供,减少并发症发生,又有利于开放伤口的二期处理,避免了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采取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的并发症及不足之处,更加符合生物固定原则,骨折愈合后即可门诊局麻取除钢板螺钉,免除了二次住院取出内固定手术。
结论:该项技术简单易行,尤其对于软组织条件较差,短时间内无法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相对于外固定支架的通用性,内固定支架专属性更强,应用更方便,安装更容易。一期即可完成坚强固定,是将来外固定架的发展趋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费用低、效果良好的优点,值得推广。钉道的护理和患者耐受依存性仍是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