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云1,2 , 高国栋1 , 张晓刚1 , 王志鹏1,2 , 张宏伟1 , 秦大平1 , 权帧1,2
1.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腰椎牵引的文献资料,对不同牵引方式的治疗参数差异及相应力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总结腰椎牵引的可变性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制定标准化的腰椎牵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以“腰椎牵引”、“牵引力”、“ 腰痛”、“坐骨神经痛”、“力学机制”为检索词,在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以“"lumbar traction", "traction force", "low back pain", "sciatica", "mechanical mechanism"在Google Scholar、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重点筛选近5年的文献。文献纳入标准:①与检索词相关的体内外研究相关文献;②研究类型为临床论著、综述、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会议文献;③研究对象为人、动物以及体内外细胞。排除标准:①摘要证据等级低、质量不高且无法获得全文;②主题相关不高、数据重复或不完整的研究;③非中英文或重复发表的文献。
临床上腰椎牵引的方式繁多,并且与牵引体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哪种牵引方式的临床疗效最优,缺乏充足的证据支持。目前腰椎牵引的发展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同牵引方式的牵引力、牵引时间和频率、牵引角度等参数选择差别很大,许多牵引参数是根据临床疗效观察及生物力学原理的推测而确定的,或者根据以往文献中的应用而任意选择的,并没有标准化的牵引参数研究方案,因而缺乏研究的可重复性。(2)对牵引的治疗机制而言,主要是改变腰椎异常受力状态的力学治疗和调整,但目前脊柱运动节段活动性的力学规律认识仍相对欠缺,这些力学机制研究的滞后,限制了我们对腰椎牵引机制的体内生物力学确认。(3)在腰椎牵引选择患者标准上,缺乏考虑LDH人群的同质性,LDH患者的基线特征选择不一致,导致临床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另外,疼痛作为患者的主观感知,能否成为临床疗效评定的指标仍存在争议,并且临床研究上多以症状改善作为治愈或治疗有效的标准,其中不同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各文献中不同牵引治疗之间缺乏可比性。(4)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证明其有效性,许多腰椎牵引的文献在实验设计上存在缺陷,甚至有些牵引治疗方法之间相互矛盾,导致这些文献资料的参考价值不高。基于此,腰椎牵引的系统评价认为腰椎牵引对改善腰痛症状及功能活动没有明确的疗效。
腰椎牵引的有效性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考虑两个重点:(1)寻求最佳牵引类型和牵引参数为标准化牵引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腰椎牵引响应的重要基线变量,明确患者亚组匹配的选择标准。如LDH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伴或不伴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和/或神经根受压征象的纳入标准评定,进一步分析LDH伴和/或不伴有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患者进行牵引时参数是否相同。通过标准化腰椎牵引的参数类型,明确患者亚组匹配的选择标准以及对轴向应力的生物力学分析,可以进行更具临床意义的腰椎牵引研究。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