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生 , 成伟科 , 谢威 , 罗德庆 , 练克俭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
坏死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对于预测股骨头坏死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骨坏死学会(The 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 JIC) 分型体系,基于坏死病灶的位置对该疾病进行分型已经被全世界广泛地接受并使用。然而,关于JIC分型中坏死病灶的空间定位的意义却鲜有说明,特别是在JIC分型中坏死病灶在侧位片上的不同位置是否会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同影响,并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因此,这种基于二维平面的影像学结果的分型体系,包括髋关节正位平片及冠状位核磁共振成像可能会忽视一部分股骨头和坏死区域自身三维结构的特点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骨头坏死病灶在蛙式位片中的定位是否能对JIC分型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142例患者(175例患髋)。其中66例患者(85例患髋)被排除在外,包括36例患者(47例患髋)失访及30例患者(38例患髋)初诊时已行保髋手术治疗。最后76例患者(90例患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影像学检查, 包括患髋的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检查。通过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分别计算及比较正位及蛙式位像上的坏死区域的面积百分比。并将蛙式位像上的坏死区域位置分类为:Ⅰ型:坏死病灶局限于股骨头的后侧三分之一,不延伸至中间或者前侧;Ⅱ型:坏死病灶累及股骨头的中间三分之一,无论后侧是否累及,但依然不累及前侧;Ⅲ型:坏死病灶累及前侧,无论中间及后侧是否累及;比较JIC分型体系及蛙式位分型体系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信度。以继发性塌陷及需行髋部手术治疗为随访终点,比较两种分型体系的累积生存率。
比较发现蛙式位像坏死区域面积百分比(47.0% ± 1.5%)显著大于正位像(37.7% ± 1.7%,p<0.01)。同时,通过对JIC分型体系中各亚型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JIC分型A型的相关参数在正位像中为23.3% ± 1.0%,而在蛙式位像中为35.1% ± 1.6%(p<0.01),B 型的相关参数在正位像中为27.9% ± 0.9%,而在蛙式位像中为43.2% ± 2.2%(p<0.01),C1型中正位像参数为36.8% ± 3.0%而蛙式位像参数为46.8% ± 3.2%(p=0.0263),C2 型中正位像参数为 41.6% ± 1.7%,而蛙式位像参数为53.0% ± 2.3%(p=0.0002)。JIC 分型体系(0.91, 0.85-0.98)的观察者内可信度显著高于蛙式位分型体系(0.77, 0.63-0.89,p<0.01)。并且在比较二者观察者间可信度时,同样发现JIC分型体系(0.74, 0.63-0.89)高于蛙式位分型体系(0.58, 0.31-0.76, p<0.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32 例患髋(35.5%)发生继发性塌陷(33.2 个月,5-56 个月)以及 32 例患髋(35.5%)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1.4 个月, 1-56 个月),只有 26 例患髋(28.8%)在5年内疼痛症状仍在可忍受范围,活动能力尚可且无证据表明继发性塌陷的发生(68.7 个月,60-83 个月)。通过比较生存曲线发现,蛙式位分型体系中III型预后最差,II型预后较差,I型的预后最佳。
JIC 分型体系是评价股骨头坏死的一种简便而且可靠的方法。 蛙式位片中坏死区域的位置也是预测该病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将蛙式位分型体系作为评价股骨头坏死的一种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CO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