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平 , 林定坤 , 许树柴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
探讨单髁置换术中清除胫骨内侧骨赘对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
通过广东省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选取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间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检索广东省中医院CHAS电子病历系统及PACS影像系统的病历资料,构建数据提取表格,测量术前、术后HKA、下肢机械轴Kennedy区域分布等下肢力线情况、骨赘突起大小及差值,数据提取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术前术后骨赘大小、HKA的差异,分析术前、术后的骨赘大小、HKA、骨赘差值、HKA差值之间的相关性。
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单髁置换术并符合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186例。平均年龄为66.84岁(55-88岁),男女比例为女性150例,男性36例。术前HKA平均为172.90±3.65°,术后HKA平均为177.17±3.14°,术前术后HK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下肢力线分区情况:分布在0区的有30例(16%) ,1区的有69例(36.8%),2区的有66例(35.2%),C区的有21例(11.2%);术后下肢力线分区情况:分布在0区的有1例(0.5%),1区的有20例(10.6%),2区的有89例(47.5%),C区的有71例(37.9%),3区的有5例(2.6%)。术前术后下肢力线分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骨赘大小平均为3.56±1.92mm,术后骨赘大小平均为0.27±0.95mm,术前术后骨赘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骨赘分级情况:大骨赘的有21例(11.2%),中骨赘的有86例(45.9%),小骨赘的有79例(42.2%);术后骨赘分级情况:中骨赘的有5例(2.6%),小骨赘的有181例(96.7%)。术前术后骨赘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骨赘大小与骨赘差值呈正相关(P=0.000);术前HKA与术后HKA呈正相关(r=0.698,P=0.000)。余未见明显的相关性。
单髁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平均为轻度内翻,术前下肢力线内翻角度是UKA术后下肢力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清除胫骨内侧骨赘差值不会对术后下肢力线产生明显改变,且不会出现下肢力线矫正过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