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涛 , 王佳玲 , 云经纬 , 王华一 , 禹文勇 , 郝轶弘 , 丁崇学 , 李绍山 , 周凯 , 张庭荣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经鼻蝶垂体瘤术后鼻出血是最凶险的并发症,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是至关重要的,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安全。本研究探讨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术后鼻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基于临床特征建立预测模型Nomogram图,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鼻出血提供依据。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共67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发生鼻出血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术后鼻出血发生中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Nomogram图预测模型。
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术后鼻出血的发生率为2.52%(17/6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4.421,95% CI:1.437~13.599,P=0.010)、高血压(OR=4.471,95% CI:1.477~13.534,P=0.008)、肢端肥大症(OR=3.355,95% CI:1.101~10.221,P=0.033)、肿瘤直径>2cm(OR=5.854,95% CI:1.269~26.998,P=0.023)是发生鼻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对术后鼻出血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95%CI:0.773~0.864),预测效能较好。
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为临床医生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高龄、高血压病、肢端肥大症、肿瘤直径>2cm的垂体瘤病人,提示发生鼻出血风险更高,应更加重视鼻出血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