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日生 , 林于峰 , 陈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永存三叉动脉(PTA)罕见,代表胎儿颈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残余吻合。典型的PTA源于颈内动脉的海绵窦前段并行至基底动脉。变异型PTA从颈内动脉发出并直接终止于小脑动脉而没有连接基底动脉尤其罕见。国内报道仅1篇, PUBMED 6篇.我们报道一例极为罕见的变异型PTA穿过Meckel’s腔并延续为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导致三叉神经痛并行MVD。
本例女性,73岁,以“发作性右侧面部和牙齿剧烈疼痛10年、加剧2月”为主诉入院。早期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后期失效,近2月疼痛难以忍受而要求手术治疗。查体发现右面部扳机点。头颅MRTA文字报告“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小脑上动脉关系密切”。仔细阅片见右侧PTA且可能与责任血管相关,加行CTA,发现此PTA向后供应小脑半球。全麻下右侧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经小脑水平裂探查,见此例的PTA来自Meckel’s腔,之后成为极为冗长的AICA,缠绕压迫三叉神经和岩静脉,又经绒球后到达小脑半球,在后者表面又盘成一个圆圈后在绒球与小脑半球之间下行。另见SCA位于高位天幕缘,未参与压迫。
在Meckel‘s腔开口处尽力探查,反复确认PTA-AICA确实来自于Meckel氏腔内,且似乎有一定的活动度。解剖游离该血管,改变其行程,Teflon隔离。为了确保疗效,将探针伸入Meckel’s腔内分离三叉神经。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无需药物控制,术后恢复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复查MRTA示右侧三叉神经较术前增粗。随访6个月,疼痛未复发。
本例PTA穿过Meckel’s腔到达桥脑表面,再围绕压迫三叉神经,在三叉神经周围极为迂曲冗长,最后到达小脑背面,未见文献报道,极为罕见。术前术中应仔细判别,术中妥善处置,可取得优良效果。此类PTA病人(外侧型,PTA与三叉神经伴行)禁忌行半月节穿刺,包括射频消融和球囊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