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栋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如何使我们影像技术人员在影像检查时,正确的回答临床的问题,产生的图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这是每一位第一线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我院已全部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根据我院设备型号、功能及其我们的工作实践,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我院对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的一些做法,以期提高X线影像质量。
材料与方法:一、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2、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3、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二、正确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
1、要保证良好的机房环境,机房环境主要指机房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三个方面,要保持机房的干燥及清洁,尤其是电脑工作台要每天除尘。2、每天影像设备控制台电源的开启都是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处于制定的初始值状态。3、不断挖掘设备的设计效能,尽量使设备的各种功能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确保物尽其用。
三、运用传统摄影学基本理论。
1、控制影像模糊的理论。2、严格控制散射线。3、合理应用电离室自控曝光。4、利用X线管的阳极效应(也叫足跟效应)。
四、正确合理的体位设计。我们影像技术人员一定要注意体位设计【6】,正确的体位设计可改善影像质量,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
五、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的维护保养。
1、每日维护。2、每周维护。3、每月维护
六、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的后处理功能。
CR、DR系统的后处理工作站,可以对X线影像进行多种技术处理、对图像的密度进行调整、可调节图像的黑化度,使曝光过度图像变淡及曝光过低图像密度加深,使影像质量更加清晰、层次更加丰富。
结果:通过成像连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了影像质量,确保影像符合临床诊断需求。
结论:虽然DR摄影都是自动控制曝光,好像傻瓜相机一样,放射技术人员的作用好像减小了;其实不然,有很多技术是无法替代的,如摄影体位的设计、低剂量摄影的选择、影像后处理的选用等,都是有文章可做的;传统的理论知识仍然适用于数字化摄影,如焦点选用、散射线的滤除、投影角度的选择、照射野的大小等。数字化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在成像链的各个环节都应耐心细致的操作,避免人为的降低影像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影像质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总之,全成像链控制可提高影像质量,降低重照率,降低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