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颖慧 , 朱增燕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描述住院环境下儿童癫痫患者使用原研及集采左乙拉西坦片和在两者之间切换的临床结果
我们对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左乙拉西坦片250mg(原研及集采品种)治疗的共计88名儿童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2019年底第1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25个药物品种即包括左乙拉西坦片(250mg),2020年起,医院政策要求门诊优先使用左乙拉西坦片集采品种,住院可在两品种间自由选择。我们计算了使用原研及集采品种患儿的发作频率减少率与再入院率,并汇总了患者在原研及集采品种间切换的比例和切换的原因。
在研究期间88名癫痫患儿服用了左乙拉西坦片,原研药物组癫痫控制率85.25%,集采药物组癫痫控制率91.67%,两组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再入院率原研药物组6.56%,集采药物组5.56%,无统计学差异。报告的四例不良反应均来自原研药物组,分别为情绪不稳(3)及皮疹(1)。入组患儿中9人存在原研及集采药物品种间切换的情况,6名(16.67%)患儿被主治医生换至原研左乙拉西坦片,3名(4.92%)患儿被主治医生换至集采左乙拉西坦片。改用的原因包括多药治疗的癫痫(集采转换原研)和控制较好的癫痫考虑降低药物成本(原研转换集采)。在控制性别、年龄及治疗特征时,患者由集采品种转为原研品种与多药治疗[OR14.001;95%置信区间(CI) 1.175-166.824;p<0.05]相关;癫痫的控制情况与基线发作频率 [OR1.143;95%CI1.025-1.275;p<0.05]相关;并未发现已知变量中与原研或集采药物选用相关联的变量。
在我们的队列中,原研与集采左乙拉西坦片250mg对癫痫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在两品种间的转换病例较少,临床更多考虑在多药联合治疗时将集采左乙拉西坦片切换为原研品种,但并未发现与主治医师为患儿选择药物品种相关联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