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爱萍 , 杨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与其他途径比较,其风险较高。按给药途径,近十年我国注射给药占总不良反应的55%~65%,其中静脉注射超90%,且2013年以后该比例呈小幅升高趋势,2021年注射剂占55.5%。过度依赖静脉输液给药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将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纳入了药事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目标。2021、2022年的《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均将“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列为年度十大目标之一。政策的密集发布体现医改的力度,为拓宽医改的深度,需要将静脉输液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化、精准化。
目前未见PDCA循环应用于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中。我院从政策性、社会性、技术性、专业性进行现状分析,按照PDCA实施的步骤进行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4个阶段,通过建立医院静脉输液管理组织与体系,打造信息化管控平台,规范管理制度和点评标准,加强科室培训教育,建立考核体系和评价指标,对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使用率进行管理。
经过PDCA循环后:(1)静脉输液指标有较大改善,静脉输液使用率下降3.0%、输液次均天数下降1.5天、次均品种数减少1.2种、次均液体量减少5.4%、中药注射剂输液使用率下降15.3%、抑酸药注射剂输液使用率下降8.7%;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5.1%;(2)静脉输液结构趋于合理,治疗用药物的类别和比例明显增加,辅助药物的数量、金额占比和排名逐年下降;(3)科室用药合理率明显上升;(4)医保控费效果凸显,次均药品费用下降338.2元。
新的医改形势下,我院顺势而为,通过PDCA循环,探索静脉用药管控新模式,创新性提出不合理使用“零”目标,形成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办法,规范了医师用药行为,提高了用药合理性,推动了用药结构优化,降低了用药风险,促进了医保控费,具有一定成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