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芮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条文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证是因寒邪损伤心阳所致。心阳虚衰,失于温养,鼓动无力,心动失常,故可见心中悸动不宁。心主血脉,心阳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象结代。治疗应益心气,温心阳,滋心阴,养心血,以复脉定悸,故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凡属阴血不足,阳气衰惫,心气虚弱者,均可加减应用。炙甘草汤又称之为复脉汤中“复脉”的重点,在于复脉中之阳。炙甘草汤还可以治疗虚劳肺痿及老年顽固性失眠。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炙甘草汤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衰老等多重作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结合临床经验,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变化,创造出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系列复脉辈方剂,用于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更好地发挥了临床疗效。吴鞠通说:“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脉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以复脉之阳,今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加减复脉汤由《伤寒论》炙甘草汤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清酒加白芍而成,以甘润存津立法,为滋阴养液之方,用于治疗温热病深入下焦,肝肾阴伤。方中炙甘草益气扶正。地黄、麦冬、白芍、阿胶养血滋阴退热。麻仁润燥。主治下焦温热伤及肝肾之阴者。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治温病热在下焦。出现阴虚热炽,阴液下泄,症见便溏者,则宜滋阴固摄,当选一甲复脉汤。若真阴欲竭,虚风将起,证见手指蠕动者,治宜滋阴潜阳,以二甲复脉汤。若兼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脉象细促,此乃温热伤阴,阴亏已甚,虚风内动,治宜滋阴熄风,用三甲复脉汤主之。大定风珠兼俱滋阴养血、潜阳熄风与补气生津、敛阴固脱之功,是挽回阴阳俱亡的急救之方。在现代肿瘤的治疗中,炙甘草汤与复脉辈可以被用来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癌因性贫乏、放疗后的口干症、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等肿瘤发生发展本身带来的症状及西医抗肿瘤治疗的毒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实践中应不拘于古方,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病辨证及“异病同治”的优势,拓展古方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