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湖北省肿瘤医院
目的
呃逆中医古代称为“哕”,现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不能自止为主的病证。化疗药物刺激损伤神经易引起呃逆。化疗相关性呃逆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反应之一,发生率为54. 37%。但与其他副反应相比,呃逆常常不被重视。化疗相关性呃逆可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导致体重下降、焦虑、抑郁等。加上呃逆发作时间长且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致化疗中断,影响治疗进程和患者生活质量。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由于患者体质不同,疗效差异大,易出现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采用西医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的有效率不足两成。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多法并举,疗效颇显。现对中医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概况进行如下总结。
方法
以呃逆的中医病理机制:与肿瘤疾病相关、与化疗相关、呃逆事关五脏、淤血论治、浊毒论治、“火邪”论治。综述中药治疗呃逆的方法:①中医药治疗,呃逆,多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治则。从五脏论治呃逆,肝失疏泄之呃逆,治疗以降胃气之柴胡疏肝散。②针刺治疗,针刺足三里、内关、攒竹穴,治疗化疗使用地塞米松所致呃逆。采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治疗呃逆。“耳穴标准化方案”为定位依据,选穴主穴取膈、胃、交感、皮质下耳针治疗呃逆。穴位注射用甲氧氯普胺注射至内关穴,刺激大脑皮层,疏通经络、增强胃动力从而改善呃逆。③外治疗法,突为任脉之穴,是阴维脉与任脉的交会穴,可用艾灸法治疗呃逆,穴位敷贴,既能促使患者呃逆症状显著缓解。④其他,“硫黄、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嗅之效”。气味通过嗅闻到达肺部,由经络散布于全身,使呃逆平。按压中冲穴,降气止呃。
结果
化疗相关性呃逆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导致体重下降、焦虑、抑郁等。现代医学治疗采用镇静剂、胃动力药等,但治疗效果不佳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中医认为化疗相关性呃逆与肿瘤疾病、化疗药物以及脏腑、淤血、浊毒、火邪均有关。文章就中医对呃逆病因机制和治疗方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呃逆要把握辨证要点,以求个体化精准;内服外置,协同起效,才能达到治疗呃逆,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存质量等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呃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中医外治、鼻嗅法、穴位按压等,各种治疗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而在治疗中要把握辨证要点,以求个体化精准治疗;无论哪种辨证哪种证型,不可忘记顾护脾胃,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所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旺盛则机体不易为外邪所伤;同时应当兼顾标本,最好针药结合,内服外治,协同起效,才能达到治疗呃逆,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存质量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