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智琼 , 黄秋环 , 陈永诚 , 覃花杏 , 马燕飞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中对此类患者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在某区域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腺体外科住院的210名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C-PTGI)、生命意义感量表(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Reproductive Concerns After Cancer scale, RCAC)、社会性问题解决量表修订版(Soci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Revised, SPSI-R)对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1份,问卷有效率为95.71%。对原始问卷用EpiData3.1软件进行编码、双人录入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用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的用M (P25, P75)表示;对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一般资料的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生命意义感、社会性问题解决、癌症后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创伤后成长的多因素影响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
结果:(1)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71.9612.33)分,各维度按照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生感悟、个人力量、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新的可能性。(2)单因素分析显示生育意愿、是否保乳手术、疾病分期、癌症类型、文化程度、从业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子女数量、子女性别、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r=0.462,P<0.01)、社会性问题解决(r=0.164,P<0.05)呈正相关,与癌症后生育忧虑不相关(r=-0.002,P>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保乳手术、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理性问题解决风格是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共能解释变异量的39.7%,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R2=0.412,调整后R2=0.397,F=27.302,P<0.001)。
结论:(1)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文化程度、是否保乳手术、存在生命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理性问题解决风格是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3)育龄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存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越强,理性问题解决风格越多,创伤后成长水平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