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玲 , 庞亚涛 , 连佳嘉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病例摘要
患儿男,12岁,主因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术后10个月并6周期化疗后言语减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二便障碍1月余,要求行康复治疗。患儿于10个月前因头痛(以顶部、双颞部为著,呈阵发性)、恶心、视物模糊、重影,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到当地儿童医院就诊并查头部MRI考虑松果体占位伴钙化出血(松果体区三脑室后方占位,大小约2*1.6*1.4cm,四叠体上缘受累),检测肿瘤标志物AFP 97ng/ml,3天后行松果体病变切除术,病理考虑生殖细胞肿瘤,以畸胎瘤成分为主,不除外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1天,患儿突发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散大,经积极抢救生命体征恢复。查头CT出现梗阻性脑积水,12天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一个月后由神经外科转入血液科规律给予EP/IE方案交替化疗6周期,今年1月6日为行放疗入我院放疗科。期间就诊神经肿瘤联合门诊,考虑患者术后存在失联合综合征,处于恢复阶段,尝试对症治疗。遂行康复及高压氧治疗。
二、功能评定
1.徒手肌力评定(MMT):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3-级。
2. 改良Ashworth:四肢肢体肌张力0级,无肌张力增高。
3.ADL评估:进食(5)洗澡(0)修饰(0)穿衣(5)控制大便(10)控制小便(10)(0)如厕(5)上下楼梯(0)床椅转移(0)(5)平地行走(0)总分:35分,重度依赖。
患者仰卧位,肢体活动差,不能独立站立,神清,可简单对答,言语减少,吞咽功能可,反应力和定向力正常。
三、康复诊断
1.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6周期化疗后。2.放射治疗
3.运动、言语功能障碍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5.社会参与能力障碍
四、康复目标
1.短期目标:(1)2周内肢体肌力增加到4级、实现站立位平衡2级。
(2)改善言语表达能力。
(3)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35分提高为60分。
2.长期目标:生活基本自理,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五、治疗计划
1.高压氧治疗:压力2.0ATA,治疗时间120分钟,稳压吸氧60分钟。治疗时间:2h/次/天。
2.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MoTo):改善患者肌力维持、增加关节活动度。治疗部位:双下肢,时间20min/次/天。
3.运动疗法:臀桥、床椅转移训练、适当进行肢体负重训练、站立训练;前臂旋前旋后、手指灵活性训练、腕背伸等。20min/次/天。
4.作业治疗:拧螺丝/母、绕珠训练等,提高手的协调性及灵活,30min/次/天。
六、治疗效果
治疗4天后评估:患者坐位,神清,可正确对答,四肢肌力4-级,
ADL提高到45分,日常生活中度依赖。因患儿因不能耐受在轮椅上进行治疗(高压氧2个小时,康复治疗半小时),治疗4此后停止,但父母治疗意愿积极,只能在病房进行适量锻炼,出院(2月10日)后也一直坚持进行康复锻炼,4月24日随访时,患儿已能自主进食,可与家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并能自行扶墙站立及短距离行走。二便感觉及控制较前有所改善。粗评ADL达到55分。
七、讨论
松果体区肿瘤位于颅腔正中,又称“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松果体区肿瘤位于脑干的上端,与中脑背盖区、四叠体、双侧丘脑枕部关系密切;手术切除常有并发症出现,如脑积水、颅内血肿、失联合综合征等[1]。失联合综合征多表现为缄默、双侧持握反射、双侧病理反射、失语症、失用症、交替出现局灶性癫痫、精神错乱或行为幼稚等[2]。本例患者在我科介入康复前查体表现有言语减少,双上肢肌力3+级,双手抓握能力差,双下肢肌力3-级,无法独自站立。双侧腱反射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大小便失禁。ADL评估(35分)日常生活需要很大帮助,即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均有受损。根据功能障碍情况,给予:1.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和氧的有效弥散距离,改善脑代谢,并且能降低颅内压;通过抑制脑组织损伤后内源性毒性产物的生成,如氧自由基、一氧化氮,避免或减轻了自由基对神经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损害,保护神经功能;可明显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供氧,使变性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亦可减轻缺血细胞膜上的离子泵损伤,使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趋于正常状态,保持细胞膜的稳定[3]。2.物理治疗及运动疗法,可以影响和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塑。大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功能重组是早期康复的基础。神经系统可塑性对脑损伤后的功能代偿意义重大。康复治疗可以激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促进功能恢复。神经可塑性与脑损伤后的肌肉运动康复有关,包括建立新的神经连接,获得新功能以及损伤的修复。因此,通过物理治疗及运动疗法促进神经可塑性,对功能丧失的补偿十分重要[4]。
本患儿因不能耐受治疗,只在我科进行了数次康复治疗,尽管患者在病房及出院后仍进行康复锻炼,但如能规范进行康复训练及高压氧治疗,估计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