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娜 , 尹文娟 , 来茜 , 姚明辉 , 刘正霞 , 田宜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经Sanger测序发现的KIT基因热点及罕见变异类型。
材料和方法:2021年10月-2023年4月通过Sanger一代测序检测分析63例GIST患者c-KIT基因9,11,13,14,17和18号全外显子突变情况。对于复杂变异,经正向及反向双向测序。结果由操作技术员与专业分子病理诊断医生双人复核确认。结果:63例患者中51例存在KIT基因突变,突变比例为81%。其中11号外显子突变33例,所占比例最高,为64.7%;其次是9号外显子突变,共12例,所占比例为23.5%;其余外显子突变均少见,分别是13号外显子2例,17号外显子2例,18号外显子2例。11号外显子突变病例中,5例为点突变,主要发生在V560和L576氨基酸位置上的碱基序列中,都为错义突变;插入/缺失突变28例,主要集中在KPMYEVQWKVV550-560和P585_R586氨基酸中,其中2例为小片段插入,18例为小片段缺失,8例为复合型插入缺失;这些变异中发现2例罕见变异,其中1例为长片段复杂插入缺失,经独立重复实验排除实验问题后,再行反向测序,三人双向判读最终确定,这种长片段缺失造成的多个氨基酸(V555_P573)的改变,其对功能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1例为跨越内含子10-外显子11边界的缺失变异,突变方式为intron10的3'端缺少6个碱基,导致extron 11的剪接受体位点丧失(KPMYEVQWK550-558缺失),基于K558密码子的最后两个碱基,创造出一个新的潜在剪接受体AG。9号外显子突变病例中,2例为点突变,为错义突变;10例为A502_Y503碱基重复突变。13、17、18号外显子突变共6例,为少见突变位点,都为点突变类型。
结论: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11号和9号外显子,其它外显子较少发生,大多数为热点突变,突变类型以碱基缺失和重复为主。罕见变异reads图复杂,可能需要双向测序、多人双向判读才能明确。Intron10-extron 11边界的缺失突变,可能会影响KIT基因的JM区域,从事GIST突变筛查的实验室应该注意到这些缺失突变的存在,若仅在cDNA层面进行检测或检测引物或探针不能覆盖此区域,可能会低估KIT 内含子10序列的丢失,从而不能准确的反映出extron 11突变的GIST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方面具有的预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