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璇 , 范蕊 , 陈千恩 , 李思杨 , 张林君 , 徐鹏 , 刘冬花 , 刘科 , 沈东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引言:
蟛蜞菊内酯-6-O-异丁酸酯(Trilobolide-6-O-isobutyrate,TBB)是一种从蟛蜞菊中提取的天然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倍半萜内酯已然被报道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抗肿瘤效应。然而,TBB对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A)的作用和机制尚未得到证实。
目的:
为了研究TBB对CCA细胞增殖、周期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BB、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紫杉醇(TAX)和奥沙利铂(LHOP)处理QBC939细胞。将MZ-ChA-1、HuCCT1、QBC939和TFK1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TBB处理,MTS检测药物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将HuCCT1细胞和QBC939细胞用TBB处理后,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TBB对胆管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胆管癌细胞周期分布,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Hoechst染色和AO/EB染色观察TBB处理后QBC939细胞和HuCCT1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TBB对CCA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QBC939细胞建立裸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监测肿瘤生长情况与小鼠状态。Western blot检测TBB对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MTS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四组药物相比,TBB对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四株胆管癌细胞系中,细胞存活率随TBB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集落形成实验数据显示,与对照相比,TBB显著减少了HuCCT1细胞和QBC939细胞的集落数量。TBB作用24h后,QBC939细胞和HuCCT1细胞G1期和S期比例明显降低,G2/M期比例明显升高。同时,经TBB处理的HuCCT1细胞和QBC939细胞中cyclinB1表达降低,P21、CyclinE表达升高。在Hoechst 33258染色中,QBC939和HuCCT1细胞经TBB处理后比对照组显示出更亮的蓝光。AO/EB染色后,TBB组中CCA细胞的橙色和红色荧光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强。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TBB促进了QBC939和HuCCT1细胞的凋亡。胆管癌细胞以TBB孵育后,细胞内RO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Western blot显示TBB处理的QBC939和HuCCT1细胞中cleaved-PARP和Bcl-2明显下调,且cleaved-Caspase-3显著上调。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TBB治疗组与对照组得小鼠体重和内脏重量没有改变。TBB和5-FU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TBB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5-FU。从机制上讲,IL-6促进了QBC939细胞和HuCCT1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但其效果被TBB抑制。同时,TBB消除了IL-6诱导的PCNA、Bcl-2上调和P21下调。
结论:
综上所述,TBB通过抑制JAK/STAT3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抑制了细胞增殖与周期,促进了细胞凋亡。TBB有潜力成为一种针对胆管癌的有效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