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娃 , 许稷豪 , 朱寒冰 , 陈其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摘要
背景与目的:促进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s)从低级别向高级别、乃至伴发癌变进展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肿瘤周围形成的有利于其生长、转移的局部环境,即“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肿瘤周围的免疫细胞表面可以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与肿瘤上皮或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结合后,可以减弱免疫细胞抗肿瘤的作用。此外,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许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主要的有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CD4+的T细胞和CD68+的巨噬细胞等,可以起到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良恶性IPMNs组间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良恶性IPMNs中浸润程度的变化情况,为IPMNs免疫治疗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0年至2021年在我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IPMNs且病理标本蜡块可获得的患者49例。对蜡块重新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正常组织、良性IPMNs和恶性IPMNs组间PD-1、PD-L1及其下游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CD8+的淋巴细胞、CD4+的淋巴细胞和CD68+的巨噬细胞在肿瘤上皮和周围间质内浸润的情况。
结果:49例IPMNs患者中,良性组28例(57.1%),恶性组21例(42.9%),恶性组包括7例高度不典型增生的IPMNs,14例伴发癌变的IPMNs,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没有差异。PD-1、PD-L1及其下游p-Akt和p-MAPK分子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很低,在IPMNs中表达增高(p<0.01)。恶性组IPMNs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均比良性组高,其下游pAkt和p-MAPK的表达水平均比良性组低,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正常组织,CD8+的淋巴细胞和CD4+的淋巴细胞在IPMNs肿瘤上皮和周围间质中的浸润程度均较高(p<0.001)。恶性组IPMNs的CD8+的淋巴细胞和CD4+的淋巴细胞均较良性组低(p<0.05)。CD68+的巨噬细胞在IPMNs中的浸润程度较胰腺正常组织高(p<0.001)。恶性组IPMNs浸润的CD68+的巨噬细胞较良性组多,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PMNs组肿瘤上皮及周围间质内浸润的CD8+和CD4+的淋巴细胞数目均高于周边癌旁组织,恶性组低于良性组,提示CD8+和CD4+的淋巴细胞在IPMNs由良性向恶性进展的过程中可能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IPMNs组PD-1、PD-L1、p-Akt、p-MAPK的表达水平和CD68+ 的巨噬细胞的数目高于周边癌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