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妮 , 刘丽星 , 李青 , 樊英 , 王佳玉 , 李俏 , 罗扬 , 蔡锐刚 , 张频 , 徐兵河 ,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目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在乳腺癌治疗管理策略中至关重要。高侵袭性乳腺癌(HER2+及TNBC型)有更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pCR预测侵袭性较低的Luminal型乳腺癌生存预后价值有限。改良Neo Bioscore评分模型综合了初始临床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分期、患者治疗前的组织病理信息(ER、组织分级及HER2状态)等多项肿瘤生物学指标,优化了接受NAT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乳腺癌NAT后病灶残留后续强化辅助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探究。本研究旨在前瞻验证Neo Bioscore模型不同评分分层对乳腺癌NAT生存获益指标的预测价值,与单纯pCR作为预测指标比较,探索最佳预测评分界值;同时,基于Neo Bioscore模型对中国患者不同亚型乳腺癌建立更为精准的预后分层,探索 Neo Bioscore 评价体系对NAT后辅助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
方法:纳入于国家癌症中心2018-10至2020-10就诊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411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包含蒽环和/或紫杉类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治疗±标准放疗,随访至2023年4月1日,每例患者根据改良Neo Bioscore模型系统评分,根据术后病理报告不同的分子亚型选择标准辅助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改良Neo Bioscore 评分分值进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9个月,纳入患者的3年DSS为87.7%(95%CI为85.9%~89.5%)。伴随Neo Bioscore评分分值增加,其DSS逐渐下降。以既往报导Neo Bioscore 模型评分3分为界值分组,高分值与低分值组间D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1,p=0.416)。取4分为界值,结果显示,两组DSS差异及O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37;χ2=15.674,p=0.000)。对NAT后疗效评价达pCR的患者和non-pCR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伴随Neo Bioscore系统评分数值的逐渐增加,两组患者的DSS均越来越低,但DSS无统计学差异(pCR:χ2=6.953,p=0.434;non-pCR:χ2=9.123,p=0.244)。对于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随着改Neo Bioscore模型分值增加,其DSS明显降低(x2=1.411,p=0.703)。对患者pCR及Neo Bioscore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kappa值0.064(p=0.000),提示不一致性强。
结论:与单纯pCR作为预测指标比较,Neo Bioscore模型评估系统以4分为界值对中国乳腺癌患者NAT生存获益的预测价值更优化,为初步建立适合我国患者的后续强化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以期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降低复发,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