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浩 , 朱雪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早产儿临床资料,并动态监测脐血及生后外周血骨诱导因子(Osteoglycin,OGN)、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 binding protein,CIRBP)水平,从而阐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前移临床预警的时间窗,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早产儿BPD提供参考。
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小于24小时的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脐血及生后外周血标本,检测早产儿脐血及生后第1、7、14、28天和纠正胎龄36周时血清OGN、CIRBP水平。将纠正胎龄36周时发生BPD的患儿作为BPD组,按照1:1的比例在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随机地抽取一般资料与BPD组相匹配的早产儿作为非BPD组,并根据BPD诊断及分级标准将BPD组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亚组,分析两组及亚组间患儿血清OGN、CIRBP水平的差异。
结果:入组的早产儿中最后共有42例诊断为BPD被纳入BPD组,其中轻度BPD组27例,中重度BPD组15例,平均出生胎龄29.70±1.49周;按照1:1比例在从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抽取一般资料与BPD组相匹配的42例早产儿作为非BPD组,平均出生胎龄30.01±1.45周。将临床资料中两组早产儿间有显著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BPD作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有创通气(OR=5.500,95%CI:1.998~15.139)、输注红细胞≥3次(OR=6.667,95%CI:2.414~18.412)、ACoRN评分(OR=1.774,95%CI:1.293~2.432)为早产儿BPD发生的生后独立危险因素。BPD组早产儿血清OGN水平在生后第7天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且与B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84,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早产儿生后第7天血清OGN水平预测BP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为0.848(95%CI:0.754~0.942,P<0.05),临界值为15.767ng/ml,其敏感度是80.95%,特异度是90.48%。BPD组早产儿脐血清CIRBP水平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且与B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71,P<0.05);早产儿脐血清CIRBP水平预测BPD发生的AUC为0.882(95%CI:0.803~0.962,P<0.05),临界值为655.35ng/ml时,其敏感度是90.48%,特异度是83.33%。利用ROC曲线分析使用有创通气、输注红细胞≥3次、ACoRN评分、血清OGN水平(7d)、血清CIRBP水平(脐血)预测早产儿BPD发生的AUC分别为0.679、0.702、0.731、0.848、0.882;联合上述5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构建BPD预测模型,敏感度为88.10%,特异性为92.86%,其AUC为0.964高于5个指标单独预测。
结论:联合使用有创通气、输注红细胞≥3次、ACoRN评分、血清OGN水平(7d)及脐血清CIRBP水平5个因素,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可对BPD的发生进行有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