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叙喆 , 于嵩林 , 林松 , 周大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探讨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寻找影响初级运动区胶质瘤患者术后6个月时存在显著运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常规麻醉下手术治疗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共42人。采用功能核磁、经颅磁刺激、术中超声及术中电生理技术等辅助手术切除。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及肿瘤状态评估。应用logistics回归寻找影响运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34例肿瘤位于初级运动皮层。其中,16例在术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轻度障碍9例,中度障碍6例及重度障碍1例。9例患者肿瘤得到完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部分切除5例。3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9例无运动功能障碍,轻度障碍12例,中度障碍12例及重度障碍1例。术前伴有运动功能障碍(P=0.016)及术后6个月内出现肿瘤进展(P=0.015)是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时存在显著运动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7例辅助运动区胶质瘤患者,术前,7例患者语言功能及5例初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表现正常,2例复发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术后7天时,7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运动功能表现正常。3例病灶位于左侧优势半球的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语,在术后3个月时均恢复至正常;1例前运动区胶质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肌力及语言功能均正常,术后7天存在患侧上肢协调性下降,在术后短期内完全恢复至正常。
运动区胶质瘤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异同,手术切除存在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风险。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合理应用术前及术中多模态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的功能可在术后短期内得到恢复。功能保护的关键在于对皮层功能区及皮层下纤维束的准确定位。术前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及后6个月内出现肿瘤进展是初级运动区胶质瘤患者术后6个月时存在显著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