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1 , 陆蓉蓉1 , 张毅1 , 李昊1 , 周渊峰1 , 赵瑞1,2
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 上海市儿童医院
立体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是一种侵入性脑电图检测技术,近年来在癫痫外科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儿童患者,尤其是低龄儿童中的应用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机器人辅助SEEG在不同年龄组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SEEG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行SEEG时的年龄将其分为3组,组1:≤3岁(n=28),组2:3-6岁(n=27),组3:>6岁(n=44)。收集患儿临床资料,SEEG植入时年龄、入点误差、靶点误差,并发症及癫痫缓解情况等并进行分析。
共88例患儿进行了99次的SEEG,共植入675根电极,其中9名患儿接受2次SEEG,1名患儿接受3次SEEG。组1、组2和组3患儿SEEG植入时的年龄分别为(25.80±9.80)月、(62.60±8.53)月及(134.40±32.63)月,SEEG植入时的体重分别为(15.00±4.15)kg、(23.70±5.90)kg及 (44.60±14.57)kg,颅骨厚度分别为 (3.00±0.87)mm、 (4.10±1.30)mm及(4.80±1.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1、组2和组3植入电极数分别为(6.3±2.8)、(5.9±3.3)及(7.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组2和组3电极入点误差分别为(1.31±1.166)mm、(1.37±0.88)mm及(1.27±0.91)mm和靶点误差分别为(1.95±1.17)mm、(1.97±1.33)mm及(1.90±0.95)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49和P=0.536)。3组患儿均无术中出血。术后组1少量颅内出血1例,组2少量颅内出血1例、电极移位1例,组3少量颅内出血1例,穿刺点皮肤感染1例,组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略高于组1(3.57%)和组3(4.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3组患儿SEEG植入后行二期手术,术后癫痫缓解达Engel I级分别为82.1%(23/28)、85.2%(23/27)及68.2%(3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EE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侵入性脑电图检测技术,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植入误差在不同年龄组儿童并无明显差异,适合在具备SEEG植入指征的儿童患者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