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
江西省儿童医院
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在儿童包皮环切术中应用效果。
将2022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行包皮环切术的3~7岁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艾司氯胺酮组(E组)、瑞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患儿入室后常规接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两组患儿均使用静脉镇静加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E组患儿使用丙泊酚(3mg/kg)、长托宁(0.01mg/kg)、艾司氯胺酮(1mg/kg)诱导,F组除将艾司氯胺酮换为瑞芬太尼(2μg/kg)外余不变,两组患儿在诱导完成消毒后均行阴茎背神经阻滞(1%l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5ml,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阻滞时(T2)、苏醒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术中追加镇痛药物次数、辅助呼吸时长,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T0、T2、T3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时,两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F组的HR较E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T3时,两组R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F组RR较E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中追加药物次数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辅助呼吸时长明显短于F组(P<0.05)。F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异常(P<0.05)。
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包皮环切术较瑞芬太尼对心率影响小,自主呼吸恢复更快,镇痛效果维持时间更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长较瑞芬太尼长,故艾司氯胺酮比瑞芬太尼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和麻醉安全行,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会延长苏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