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 许彬 , 吴娟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由于颅内高压和下丘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出现胃潴留量增加及其他肠内营养液不耐受的症状,可导致患者出现反流、误吸或营养不良,继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营养支持手段是床旁盲插鼻肠管,其需要观察患者呼吸运动送管,机械通气的使用导致传统盲插法很难通过幽门,并且只能凭借听诊法或抽吸液观察法判断位置,存在的误差性较大,因此传统盲插法首次置管成功率低,置管时间长。随着科技发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引进了一种全新的鼻肠管置入技术,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探讨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留置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理的操作方法,比较其与传统盲插方法的优劣。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2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可视化组64例和盲插组64例,可视化组通过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进行鼻肠管置入,其原理是将传统鼻肠导管内钢制导丝更换为超微可视化系统中的可视导丝,再通过专用图像处理器,从而观察到胃肠道粘膜的变化,指导定位方向和位置,同时通过肠绒毛判断是否通过幽门,无需X线检查,即可进行幽门后喂养。盲插组通过传统盲插方式进行鼻肠管置入。评价指标包括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喂养指标的变化。
可视化组首次置管成功率96.8%高于盲插组82.8%,可视组置管时间20.08±2.69min短于盲插组38.19±3.79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组患者的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1%(9/64)、4.7%(3/64),盲插组为15.6%(10/64)和7.8%(5/6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均出现HR加快、MAP增高,置管过程中患者指端SpO2以及RR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未出现新发心律失常。2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前及10 d后喂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传统盲插鼻肠管相比,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能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但在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喂养指标的变化方面无差异,可见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安全高效,更具临床应用潜力,后期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一步研究其对患者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