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晶 , 钱雅 , 张晨霞 , 李小丹 , 陈津 , 段志倩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导致献血者铁缺乏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在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定期参加无偿成分献血的献血者599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并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近一年献血小板次数、近一年献血小板量、距离上一次献血小板间隔时间。根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分组,血清铁蛋白<20µg/L为铁缺乏组,血清铁蛋白≥20µg/L为铁正常组,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599例成分献血者平均年龄33.77±11.26岁,女性149(24.9%)例,男性450(75.1%)例,A型200(33.4%)例,B型157(26.2%)例,O型173(28.9%)例,AB型69(11.5%)例。铁缺乏142(23.71%)例,铁正常457(76.2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铁缺乏组较铁正常组献血者女性占比更高,铁缺乏组献血者1年内献血次数、献血小板量较铁正常组更多,铁缺乏组献血者较铁正常组距前次献血间隔时间更短,铁缺乏组较正常组献血者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更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53,95%CI:1.202-4.224,P=0.011)和1年内献血小板量增多(OR:1.141,95%CI:1.065-1.223,P<0.001)是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升高(OR:0.975,95%CI:0.954-0.997,P=0.024)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OR:0.940,95%CI:0.903-0.979,P=0.003)是铁缺乏的保护因素。
结论:女性是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随着1年内捐献血小板量增多,铁缺乏的发生率增加,而随着血红蛋白每升高1g/L,铁缺乏发生率下降2.5%,、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1fl,铁缺乏发生率下降6%。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营养状态的重视,重点关注女性及1年内多次捐献血小板人群的铁缺乏情况,通过加强铁营养重要性的健康宣教、开展铁缺乏检测、延长献血间隔和/或补充铁剂等多方面的措施,探索可预测个性化献血间隔和补铁策略的计算模型,预防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的发生,使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和保障血液充足供应达到有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