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杰 , 李勇 , 翟菊萍 , 蒋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通过在智能化输血系统中引入电子交叉配血功能模块,包括建立血袋与患者ABO/Rh分型信息库、仪器配血和智能化血液匹配,实现电子交叉配血联合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血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并分析血液病患者在精准输血治疗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并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最终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输血治疗选择,以满足其特定的医疗需求。
方法:开发与应用输血系统电子交叉配血模块,构建患者与供血员ABO/Rh分型信息库,检测并记录患者和供血员的ABO/Rh分型信息,并传送至输血系统形成信息库,便于机器配血或计算机匹配时信息的获取。建立智能化血液匹配模块,将患者的血型信息与可用的供血者信息进行比对,匹配最佳的血液信息,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统计血液病患者实行电子交叉配血联合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策略期间发出血液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的符合率;统计血液病患者实行此输注策略前后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统计血液病患者实行此输注策略前后的输注效果。
结果:输血系统终端软件可以准确获取与展示患者与供血员血袋的Rh分型信息,并通过血液匹配功能按照输血申请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血袋信息。血液病患者实行电子交叉配血联合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期间共发出1171袋合格悬浮少白红细胞,与血清学交叉配血方法符合率为100%;血液病患者实行此输注策略前抗-E抗体检出率为3%,而实行期间检出率为0;实行此输注策略的血液病患者输注前后Hb差值相较于未实行的输注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7.80±4.63 vs 6.59±4.21;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每单位红细胞提升Hb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4.52±2.51 vs 3.72±2.29;P<0.05)。
结论:电子交叉配血联合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血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可实现。此输注方案在血液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且能够提升输注效果。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输血治疗选择,改善治疗效果,减少输血反应,提高工作效率,以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精准化输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