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玲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目的: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Short-Term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STPP)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一个模型,针对的是患有中度或重度抑郁症的年轻人。目前STPP在国内开展不多,本文结合1例青少年抑郁症的STPP治疗经过,探讨STPP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治疗适宜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患者,女性,16岁,学生,于1年前逐渐开始出现情绪低落、提不起劲、厌学,感生活无意义。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状态;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建议心理治疗。依照STPP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手册,完成28次治疗,以及与父母的7次家长访谈。治疗中治疗师接受2次督导。
在治疗早期中,治疗师确定了患者的问题在于学业压力与自我身份认同的失调, 父母的高期待和内化的严厉超我引发的自我挫败和自我攻击,包括极度痛苦的内疚或羞耻感,对自我和他人的理想化和诋毁的两极化摆荡的关系模式。在治疗中期,促进患者对抑郁情绪的表达和理解,聚焦治疗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以此来促进对无意识焦虑和幻想的理解。帮助来访放弃顽固的抑郁症所依赖的两极化情绪联结模式,鼓励个案直面问题。在治疗结束阶段,讨论分离与丧失及低落情绪体验的潜在动力,平衡的感知自己并发展自主性。
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估,通过主观报告和量化指标,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感受和反馈。量化指标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IAEQ)、自尊量表(SES)。
结果:量化指标显示,治疗结束后患者的HAMD由16分降至3分,IAEQ由56分降至21分,SES由17分增至35分。主观报告结果表明,患者对于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中的挫败感减轻,适应性和自主性增加,关系中的自我觉察能力提升。
结论:在本案例中, STPP提供了一种有时间限制的治疗框架,促进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困难感受的情绪表达,增进青少年对抑郁情绪的理解,有着良好的适宜性,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