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怿1 , 陈玉萍1 , 吴慧丽2 , 闫炜3 , 周涛龙4 , 王岩5 , 胡小雄6 , 李玲1 , 张雪峰9 , 王月花7 , 李新杰8 , 张雨薇10 , 蒋卫民11 , 吴艳12 , 应慧敏13 , 何静14 , 王凤梅15 , 张清格16 , 齐玉霞17 , 刘川1 , 祁小龙1
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3. 临汾市中心医院
4.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
5.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6. 宜春市人民医院
7. 金华市人民医院
8. 亳州市人民医院
9. 十堰市太和医院
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2. 遂宁市中心医院
13. 杭州市西溪医院
14.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5.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16. 河北邢台市人民医院
17.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就诊于中国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
者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发病率,从而为2型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检测和管理政策提供研究支持。
方法:本研究总共纳入了6,641例来自不同中心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了患者的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等)以及个人信息(年龄、性别等)数据,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了肝脏瞬态弹性成像(Fibrosan或Fibrotouch)测量。本研究评估了这一人群中不同程度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发病率。按照脂肪变性S1及以上(CAP≥274 dB/m或UAP≥244 dB/m),脂肪变性S2及以上(CAP≥ 290 dB/m或UAP≥269 dB/m),脂肪变性S3(CAP≥ 302 dB/m或UAP≥ 296 dB/m),肝纤维化F1及以上(LSM≥ 7 kPa或LSM≥ 5.5 kPa),肝纤维化F2及以上(LSM≥ 8.2 kPa或LSM≥ 7.85 kPa), 肝纤维化F3及以上(LSM≥ 9.7 kPa或LSM≥ 10 kPa),以及肝纤维化F4(LSM≥ 13.6 kPa或LSM≥ 13.5 kPa)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对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 23.0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了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风险因素。
结果:在6,641例患者中,有4,049例患者接受了Fibroscan检查,其中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患病率分别为45.1%和31.9%,其中肝脂肪变性≥S1,≥S2,≥3的患病率分别为45.1%,34.3%,和27.1%,肝纤维化≥F1,≥F2,≥F3,F4的患病率分别为31.9%,21.2%,14.9%,和7.6%。在2,592例接受Fibrotouch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患病率分别为71.9%和78.4%,其中肝脂肪变性≥S1,≥S2,S3的患病率分别为71.9%,51.5%,和23.3%,肝纤维化≥F1,≥F2,≥F3,F4的患病率分别为78.4%,39.0%,20.9%,和8.9%。在亚组分析中,肥胖(BMI ≥ 25 kg/cm2)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更高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患病率,同时我们发现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独立风险因素。
讨论:本研究发现就诊于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较高的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发病率,这一点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更为显著,并且肥胖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强调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检测和合理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本研究为未来2型糖尿病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