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桥石 , 冯芝恩 , 韩正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迄今为止,尽管使用了靶向治疗,但头颈鳞癌的治疗结果仍不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头颈鳞癌细胞的异质性与其治疗失败密切相关。异质性作为癌症的标志,已被证明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有助于满足肿瘤快速生长的需求。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异质性肿瘤细胞群中,具有更活跃恶性行为的肿瘤细胞最终成为多数,并在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展过程中形成优势亚群。然而,优势亚群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一过程背后的潜在机制仍然未知。研究表明,异质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间信号传导相互影响并促进肿瘤的进展。小细胞外囊泡(sEVs)作为细胞间物质运输的信使,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sEVs在细胞间通讯诱导的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ChIP实验、双荧光素酶实验和小鼠荷瘤模型等体内外实验,发现IL-8受体CXCR1在头颈鳞癌肿瘤细胞中的异质表达,并表明CXCR1高表达型细胞具有更高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在IL-8介导的激活下,CXCR1高表达型细胞将CXCR1低表达型细胞转化为高表达型细胞,并最终成为促进肿瘤进展的优势亚群。机制上,来自IL-8激活的CXCR1高表达型细胞的sEVs携带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进入低表达型细胞,使(NF-κB p65乙酰化,从而促进其核易位和随后的CXCR1转录。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可以被贝派地酸BA抑制。本研究报告了一个“传染模型”,介导异质肿瘤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转化,促进肿瘤进展,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ACLY促进CXCR1表达的潜在分子机制,更为理解异质肿瘤细胞间的通讯及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方向,并证明了贝派地酸是治疗头颈鳞癌的潜在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