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坚 , 刘江楠 , 张秋程 , 周娇 , 赵刚 , 陈宝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正 文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预后评分系统评分进行分层治疗,IPSS-R评分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MDS预后评分系统,但IPSS-R尚未将基因突变纳入评分系统,忽略了基因突变的预后作用,往往导致部分MDS患者被归入较低危组的可能, IPSS-M是最新的基于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的MDS预后评分系统,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与现有的IPSS-R评分比较,评估IPSS-M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227例初诊的MDS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依据2016版WHO血液肿瘤分类标准,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根据患者的资料分别进行IPSS-R和IPSS-M评分,骨髓标本均运用二代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panel包含58个频繁突变的基因, IPSS-M计算是使用网络计算器(https://mds-risk-model.com/)。将IPSS-R≤3.5分的患者归为较低危组,其余归入较高危组。使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秩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Harrell's c 指数来评估IPSS-R和IPSS-M的预测精确度。比较两种评分对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白血病生存时间(Leukemia-free survival ,LFS)影响。分析IPSS-M评分下的重新评分对临床治疗选择的影响。
结果: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我们的结果显示IPSS-M分组间关于OS的分离较IPSS-R明显,IPSS-M和IPSS-R关于OS的c-index分别是0.646 vs 0.628,关于LFS的c-index分别是0.745 vs 0.684,体现出IPSS-M在预测OS和LFS方面都优于IPSS-R,这一优势在重新分类的患者中更加显著,显示IPSS-M改进了结果预测。不过,针对无基因突变的患者,IPSS-M并没有表现出优于IPSS-R的预测能力。我们的数据显示,IPSS-M对94例(41.4%)的患者进行了重新分层,其中71例(31.3%)患者评分升级,23例(10.1%)患者评分降级,在94例IPSS-M评分变化的患者中,6例(2.6%)患者有资格减少治疗,53例(23.3%)患者有资格接受强化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6例(15.9%)患者处于IPSS-R评分划定的较低危组。
讨论:我们的结果显示IPSS-M较IPSS-R表现出更好的预测结果,IPSS-M在临床的应用意味着一部分患者的治疗策略将发生改变,尤其对于应用IPSS-R评分未能获得充分评估的患者,本研究发现发生评分升级并有资格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有67%来自IPSS-R评分划定的较低危组。未来 IPSS-M有可能在取代IPSS-R在临床获得广泛的应用,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应用资料分析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