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1 , 何小龙2 , 罗匡男3
1.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 杭州市
2. 衢州市人民医院 浙江省 衢州市
3. 杭州晟视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目的:
基于国家头颅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优化扫描协议,降低头颅CT扫描辐射剂量,并保证影像质量。
方法:
研究对象
连续收集扫描协议优化前后的头颅CT检查病例1341例,优化前后病例分别为564例和777例。以数字随机法分别从中抽取图像50例,并将其分别定义为常规组(协议优化前)和优化组(协议优化后)。
成像方案
使用西门子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使用CARE Dose4D剂量调制技术,质量参考mAs 400(优化前)和340(优化后)。图像重组层厚和层间隔均为5mm,重建视野300mm×300mm。所有患者均采用基于头颅体模(直径16cm)估算CTDIvol的扫描模式。
图像质量评价
主观评价 使用盲法由有两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医师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使用5分法,2-5分为图像可诊断,1分为图像不可诊断。
客观评价测量CT值作为信号强度; CT值标准差作为噪声。取两位医师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客观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并计算信噪比。
数据采集
使用基于MATLAB平台开发的软件读取头颅CT的DICOM图像。软件自动读取图像后获得水等效直径(dw)、体型转换因子(f)、校准后容积CT剂量指数(nCTDIvol)、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平均值,取nCTDIvol和SSDE作为头颅CT的最后辐射剂量估算值。结合AAPM 293报告,在MATLAB软件中写入以下公式:
)
辐射剂量分析
使用CTDIvol、DLP和SSDE作为辐射剂量调查的定量指标。中位值为可达剂量(Achievable dose,AD);上四分位值为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即诊断参考范围的上限值;下四分位值为诊断参考范围的下限值。上四分位值至下四分位值为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辐射剂量低于诊断参考范围下限值可能影响图像质量;超过诊断参考范围上限值为辐射剂量过高。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图像均可诊断,未出现评分小于3分的病例。常规组主观图像质量平均评分较优化组约低1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较优化组约低12.13%,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分布
优化组平均CTDIvol、DLP和SSDE分别较常规组降低约11.46%、16.70%mGy•cm、9.28%mGy,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和优化组头颅CT辐射剂量定量指标CTDIvol、DLP和SSDE的诊断参考范围分别为44.91 mGy ~ 56.80 mGy和41.21 mGy ~ 49.59mGy、647.25 mGy•cm ~842.25mGy•cm和581.60mGy•cm ~727.10mGy•cm;40.82mGy ~49.02mGy和37.84mGy ~42.62mGy。以国家诊断参考水平为对照,常规组CTDIvol、DLP过高,分别为100%(50/50)、48.00%(24/50);常规组CTDIvol、DLP过高分别为20.00%(10/50)、2.00%(1/50)。CTDIvol、DLP和SSDE的辐射剂量各定量值的分布见表3。
结论:
基于国家头颅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有助于优化扫描协议优化,降低辐射剂量过高患者的比例,并且保证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