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庆 , 罗道首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广东省 广州市
目的
通过对CT引导下穿刺活检激光定位系统在肺部穿刺活检中使用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探讨该定位系统在肺部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患者仰卧于CT检查床,连接心电、血压监控系统,交代注意事项,行平扫确定穿刺目标、进针点、穿刺深度及角度,并消毒。将患者移出到合适床位,打开CT引导下穿刺活检激光定位系统,使垂直激光线与地面垂直,调整激光角度线与穿刺角度一致,角度线与垂直参考线交点与进针点重合。术中,穿刺医师先刺入穿刺点,并在角度线激光引导下进针到测得深度,确认穿刺针在目标组织后进行组织切割活检。
结果
使用定位系统和未使用定位系统病例各57例,均穿刺成功,从贴定位标记开始计时,统计刺中目标所需时间。未使用定位仪时穿刺用时平均20.7分钟,最长67分钟,最短7分钟;使用定位系统时,穿刺用时平均13.1分钟,最长34分钟,最短3分钟。并发症方面,采用定位系统时,仅1例存在少量气胸,0例出血;未使用穿刺定位系统组27例出血,1例气胸,两组差异明显。可见,采用该定位仪能够显著减少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和死因谱首位。对肺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十分必要 。CT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能够对肺内结节较精准的定位。在CT的引导下肺部结节的穿刺活检在临床广泛开展,为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重要支撑。但CT引导的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对技术要求很高,易引发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看似非常安全的微创小手术,却威胁患者生命。
无CT引导下穿刺活检激光定位系统时,穿刺进针全凭术者手感,容易受到劳累、情绪等影响,常要在肺内多次调整角度,易致出血、气胸并发症;借助定位系统,可减少或避免进针调整而减少并发症,并能缩短穿刺时间,也提高术者信心。尤其对于新手术者,严格按照定位系统操作流程进行定位和穿刺,可达到非常高的准确性及成功率。该系统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