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妮 , 张祯铭 , 吕忠文 , 柳林 , 曹靖惠 , 程凯亮 , 周禹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省 长春市
目的:围绕《“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以及国家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浅谈建立吉林省医学影像科质控中心网络平台信息化平台支撑作用。
方法:依据《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通过吉林省医学影像科质控中心自主研发的网络平台app小程序上报系统对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对比剂不良反应以及检查数量等5项指标进行数据收集专项监测和分析。
结果:
1. 在吉林省医学影像科质控中心网络平台信息化平台支撑作用下,对进行线上数据监测,分别对2022年2023年参与互认的154家医疗机构上报的DR(图1)、CT(图2)以及MR(图3)检查数量进行分析,胸部后前位、胸部CT平扫、头部MR平扫等13项检查年平均检查数量占比较高。根据分析数据由专家组制定吉林省医学影像互认质控十三项标,健全标准体系,做到以最少的检查项目,覆盖最大的检查量。
2. 通过上报系统对学科现状进行摸底,对2023年我省各地区及各类型医院间放射科技患比(图4)、医患比(图5)(比值越低,工作量越大)进行统计分析。分布不均匀,差异较大(图6)。建议从宏观意义上思考对医疗资源如何进行高效的分配,实现医疗资源最大优化。同时预估影像技师与医师缺口,进行早期人员增添干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影像服务需求。
3.“危急值”摸底调研中,106家医疗机构完成上报(图7、图8)。调研内容包括有无危急值制度,制度是否上墙、危急值内容、是否上墙、是否有记录本、不同类别的患者/不同检查方式的患者的报告时效性。整体统计三级医疗机构、综合民营机构危急值上报制度完善较好,部分县级医院、专科民营机构危急值上报制度不完善,记录本不详尽。危急值不统一,不规范。
4.检查互认协同共享,自上向下推行影像质控标准,有利于推动全省影像数据互认工作,减少患者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进一步节约医保资金。
结论:
1.通过构建全省互认医疗机构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统一的吉林省医学影像质控互认基本原则与互认规则体系,框定省内检查互认项目和互认医疗机构范围,促进区域内医学影像业务规范化,为区域检查结果互认、影像业务协同提供前提保障。
2.加大对医疗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为诊疗、科研、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升数据决策能力,助力吉林省医学影像科质控的数字化转型,让数据成为“可用、不可见、可查、可分析”的资产。
3.紧跟国家政策要求,紧盯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指标体系工作,明确功能定位。通过对区域检查诊断结果、检查质量等数据统计和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及时作出疾病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干预、优化医疗资源分布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