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学术报道
2021年5月19日-21日,第十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2021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年会暨2021年重庆国际烧伤高峰论坛在重庆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Burns & Trauma》编辑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共同主办,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任学术指导,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承办。大会主题“烧伤医学的规范化与国际化”。
本次会议正值《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5月20日上午,“回望来路20年”专题片回顾了《中华烧伤杂志》自2000年创刊以来的发展历史,在各位领导、专家和烧伤界同仁帮助下所取得的系列成就和学术影响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罗高兴所长主持开幕式。会议在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序幕,主持人依次介绍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来宾。陆军军医大学于晓东政委致欢迎辞,对烧伤科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作总结,指出会议举行促进烧伤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对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会致祝贺词,充分肯定《中华烧伤杂志》的快速发展和提升烧伤学科发展和交流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华烧伤杂志》总编辑彭毅志教授简要介绍了杂志20年来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代表第五届编委会对各级单位、各位读者表示感谢,并祝贺第六届编委会的成立和罗高兴教授当选总编辑。庆祝《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特别活动中,杂志评选出为杂志创刊、发展倾注了无尽心血的感恩思源、特别致敬、开拓功勋、卓越成就、杰出贡献、优秀新锐等多个荣誉,同时还为促进国际烧伤学术交流的外籍专家和与杂志共同成长的企业伙伴授予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荣誉。梁光萍教授宣布了荣誉获得者名单,随后举行隆重颁奖典礼。之后的第七届黎鳌烧伤医学奖颁奖再次掀起高潮,一等奖获得者罗高兴教授,二等奖获得者肖仕初教授、彭曦教授,三等奖获得者官浩教授、于家傲教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吕国忠主任委员致辞,祝贺“烧伤国际化和规范化”为主题的会议的顺利召开,寄语《中华烧伤杂志》越办越好。付小兵院士致辞,回顾了烧伤医学自1958年以来的发展及取得的丰硕成绩,言及自身受教育于烧伤医学,表示将继续为烧伤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结束即开启了精彩的名家论坛,主持人为黄跃生教授、彭毅志教授和王一兵教授。樊代明院士带来了“整合医学,从医学知识到医学知识论”的思考与启发,指出数据、知识、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医学的发展需要合纵连横,烧伤医学正是一门整合医学,对于医学的思路以及思维方式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付小兵院士分享了在经济发展、军事和民族聚集区域等中国重要战略发展区域,建立应对重大灾难事故和严重战创伤一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作了戮力同心、共促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从医学科技期刊使命出发,详细介绍了期刊相关主体之一的编委,如何审稿提高杂志的高质量发展。杨宗城教授、汪仕良教授对名家论坛各位专家的发言作了画龙点睛式的深度点评,对烧伤医学、战略思想和《中华烧伤杂志》的发展提出更多要求。
大会主题报告第1场的主持人:张国安教授、于家傲教授、梁光萍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吕国忠教授针对创面病历收集不完整对诊疗、学术方面产生的隐患现状,提出规范创面病历收集的意义,并详细分享了规范问诊表格和照片收集对入院病史、检查及评估、入院诊断等进行量化指标的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姚咏明教授从重组干扰素(IFN)-γ、重组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C5a/C5aR抗体、IL-7、IL-15等调控免疫细胞反应方面介绍烧伤脓毒症免疫调理策略及其转化应用。伯明翰大学医院整形外科顾问、国际烧伤协会主席Naiem S. Moiemen教授针对烧伤创面早期抗感染的重要性,介绍了抗生素管理制度和其他创面局部抗菌药如含银药物或敷料、磺胺米隆、次氯酸尤其是乙酸等的应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罗高兴教授汇报了《中华烧伤杂志》自2000年创刊以来的各届编辑委员会专家团队,杂志出版情况、举办的主要活动、取得的各项成就,为学科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思考。点评专家孙永华教授、葛绳德教授和郭振荣教授高度赞赏专家们提出的病历资料收集规范化对于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感染角度关注烧伤病人免疫功能和调节对于脓毒症预防和救治的意义,感谢《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对杂志的贡献。
会场报道通讯员:李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