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 下午场
第一场主持人是陆树良、王达利教授、张逸教授。来自美国加尔维斯顿的David N.Herndon教授的报告《早期创面闭合-改善烧伤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列举不同治疗方法提出烧伤治疗中创面早期闭合的重要性。早期封闭都比晚期封闭更好。讲述了促使创面 早期闭合可以使得严重热力烧伤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解放军区总医院柴家科教授的报告《烧(战)创伤现场急救中快速止血和口服补液两个难题的探索》通过对新型止血海绵及丙酮酸钙口服溶液两种急救方式的研究,认为时效救治,自救互救,快速止血,防止休克是烧(战)创伤现场急救中的关键因素,为急救事业提供了新的材料与方法。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大海教授的报告《增生性瘢痕GMD作用新模式及临床意义》,结合本人课题揭示了糖皮质激素在细胞机械力传导中的作用,为瘢痕治疗早期干预提供新靶点。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军教授的报告《光谱活检技术-医用光谱成像仪在病变组织无创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成像不仅为烧伤诊断标准提供了有效的客观诊疗数据,同时也为抗感染临床治疗、皮肤疾病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手段,在转化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是一种可预期的未来诊断方式。周一平教授、黄晓元教授、王旭教授对该场次演讲做了精彩点评。
第二场主持人是李宗瑜教授,冯世海教授、陈俊杰教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章一新教授的报告《皮瓣游戏-Part 1-“KiSS 皮瓣”》,通过展示丰富的手术资料图片深入探讨KISS 皮瓣在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失以达到受区最佳治疗效果方面的重要影响。来自北加利福尼亚亚洲儿童医院的David G.Greenhalgh教授的报告《急性烧伤复苏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试验(ABRUPT)》提出,在烧伤休克复苏过程中,较早给与白蛋白或较高的白蛋白/晶体比会降低烧伤复苏的液体量,并减少水肿相关的并发症,引发与会嘉宾对中美补液差异的深入思考。上海瑞金医院郇京宁教授的报告《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感染病原菌诊断中的应用》,结合病例提出宏基因测序在烧伤感染病原菌诊断中的7个优点与6种适应证,并作出宏基因测序在临床运用的新展望。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韩春茂教授的报告《组织工程皮肤:我们的研究近况与思考》以从三维生物打印脱细胞真皮基质及甲基丙烯酸化明胶构建全层皮肤的研究和双基因活性真皮支架介导VEGF和Angiopoietin-1共表达及序惯性调控血管化进程的研究两个方面分享了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人对生物3D打印的深入思考。武汉市第三医院谢卫国教授的报告《从<中华烧伤杂志>20年发表文献分析看烧伤学科的转型与发展》,通过对该刊20余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从本刊报道热点变化视角,提出在保持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新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该场由陈华德教授、岑瑛教授、李学拥教授予以深刻点评。
第三场主持人是马显杰教授、金培生教授、唐洪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刘琰教授的报告《胰岛素的‘非代谢调控’作用及其转化研究》基于本课题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胰岛素不依赖于其糖脂代谢调控作用而依赖于胰岛素受体介导的对愈合多个环节和多种细胞功能的直接调控作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沈余明教授的报告《上肢损毁性电烧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策略》,通过列举了本科室大量成功案例,分享了上肢损毁性电烧伤治疗从组织修复到功能重建的宝贵经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光华教授的报告《危重烧伤救治新进展》,就危重烧伤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申传安教授的报告《危重烧伤救治新技术体系》,结合治疗经验提出了危重烧伤救治新技术体系,全面介绍了从自体皮源的构建到创面换药新法以及全胃肠营养法等新治疗理念。该场由雷晋教授、王凌峰教授、贾赤宇教授作了精彩的总结陈词。
会议报道通讯员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