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重症专场
第一场主持人是赖文教授、赵永健教授、吴建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庆富教授的报告《电烧伤后的精神障碍的诊治》,从电烧伤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等方面做了系统阐述,提倡对电烧伤精神障碍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勤教授《烧伤脓毒症预判模式初探》,从“二进制语言“角度提出烧伤脓毒症早期预判理念,通过对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预测脓毒血症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初步研究,对未来烧伤重症的大数据分析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袁志强教授的报告《烧伤后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防治》,结合病例提出重视烧伤后脓毒血症引发的AKI防治对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作用,对未来的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杨磊教授对该场次进行深度点评。
第二场主持人是贲道锋教授、田社民教授、崔正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彭曦教授《小儿烧伤营养治疗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聚焦营养救治中的营养方案制订,从能量供给和能量配比角度提出小儿烧伤营养治疗依赖完善的综合救治体系,不仅对传统诊疗依据进行重新细分及验证,并且对现代临床营养新理念进行了缜密临床观察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红艳教授的报告《BICU重症烧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及药物选择》,结合本单位2014—2016年间189例重症烧伤患者及部分个案使用镇痛镇静治疗经验,对相关镇痛镇静药种类选择、药物用量、使用时机、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较全面地分析了烧伤镇痛镇静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的苏海涛教授《烧伤真菌感染的新思考》,通过列举EPIC(全球重症患者感染,横断面流调)数据,提出中国也迫切需要多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的流调,反映出中国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药物敏感率和治疗概貌,为烧伤抗真菌感染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思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俊峄教授的报告《基于烧伤指数的补液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对烧伤补液公式进行了新的阐述和评价,对烧伤深度的考虑因素,对以后的补液引发更多的思考。
第三场主持人王会军教授、李智教授、覃凤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乔亮教授的报告《SJS/TEN的概念和多学科治疗进展》,介绍SJS/TEN概念并结合2例本院案例的重要救治经验分享,再一次提出多学科支持在SJS/TEN救治过程中的重要性。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华培教授的报告《烧伤重症救治的“跷跷板”问题》,通过分享2例重症烧伤患者病例,提出了多粘菌素治疗脓毒血症与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矛盾、ECMO治疗和创面处理、营养治疗间的平衡问题,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办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经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灿勇教授的报告《特重烧伤患者血钙浓度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特重烧伤患者血钙浓度的分阶段分析,提出特重烧伤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病率高,预后较差,血钙或可作为特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黎宁教授的报告《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如何达标》,分享本院1例严重烧伤患者的成功救治护理经验,提出建立目标式管理、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优化营养治疗的干预策略三个方面的护理方案,对重症烧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提供宝贵指导意见。
会议报道通讯员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