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修复专场
第一场主持人是王德运教授、刘文军教授、晁生武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徐庆连教授的报告《严重车祸创面治疗及诊疗经验》,详细介绍了负压伤口治疗法(NPWT)在烧伤创面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的注意事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张丕红教授的报告《损毁创面修复策略优化思考》,分享了多例损毁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伤而不残、残而不废的治疗目标。山东省立医院霍然教授的报告《整形外科原则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思考》,提倡创面的缝合治疗原则要遵守“张力减到最小,曲线代替直线”的原则,才能尽量减少瘢痕生成。 广州市红十字医院的李孝建教授的报告《创伤性瘢痕的防治》,详细地介绍了创面瘢痕防治的整体规划,提出瘢痕防治应注重非手术治疗。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思远教授的报告《基于分类分型系统地皮肤窦道治疗新策略》,对皮肤窦道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结最主要的治疗应遵循“控制感染是基础,消灭死腔是关键,组织再生很重要”的准则。随后,朱世辉教授针对本场报告内容进行扼要点评。
第二场主持人是于东宁教授、段鹏教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夏成德教授的报告《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强调了各类游离皮瓣再造治疗对手部创面修复的重要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军涛教授的报告《医源性创面的临床治疗策略》向大家介绍了大量医院性感染的病例及其治疗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明华教授的报告《小型穿支皮瓣行穿支级血管吻合的临床应用》,指出受区血管较小时(0.6~0.8 mm),进行穿支级血管吻合可避免全程分离穿支血管段至源血管,从而减少手术难度,节约手术时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旭林教授的报告《腓浅静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损伤》,评估了大量下肢软组织损伤的逆行治疗效果并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良,将腓浅神经保留在原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飞教授报告《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皮片存活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了83例2013—2018年在西南医院烧伤科接受Meek植皮术的患者,向大家介绍了Meek植皮术中的手术面积、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感染指标等对患者存活率的影响。点评专家谢挺教授、陈国贤教授指出重要外观部位应优先选择高质量的修复方式,Meek移植与其他移植方式的差异是我们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第三场主持人是涂家金教授、李德绘教授、荣新洲教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程飚教授的报告《标准化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应用的问题与思考》,指出应重点关注富血小板血浆(PRP)目前在创面中的治疗标准化,才能使其在临床上更加广泛、合理和科学使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颜洪教授的报告《物理因子治疗原理及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总结了体外冲击波、创面电疗、创面短波治疗等物理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彭英教授的报告《手部烧伤后康复治疗体会》,将手部烧伤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康复训练、修复期康复治疗、出院期自主康复三个阶段,强调了压力治疗在手部创面治疗中的重要性。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潭江琳教授的报告《早期康复训练对烧伤儿童手功能的影响》,向大家介绍了结合儿童手部烧伤后的愈合特点、功能障碍原因开展的一项相应康复训练与手功能恢复情况的回顾性研究。点评专家叶祥柏教授指出PRP规范化和标准化和康复后的功能修复需要重点关注。
会议报道通讯员 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