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dis








进入中国近30年Cordis是如何助力中国介入治疗发展的


先驱者的坚持推动了血管介入治疗行业的发展

“开启一个高值耗材领域,往往需要3个要素:胆大的医生、聪明的工程师和勇敢的企业家。”一位产业界资深人士曾如是说。

事实上,很多经典产品的产生,都发轫于医生极其大胆的尝试,聪明的工程师实现产品化,而勇敢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最终使之商业化落地,骨科植入物是,心脏起搏器是,血管介入产品也是。

1929年,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ssman)记录了人类可查的第一张心导管X线影像,验证了“导管”和“造影”的概念,并以此获得195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53年瑞典人塞尔丁格(Seldinger)改进了经皮穿刺导管技术,让造影的操作变得更为简便可行。

大胆的医生前赴后继,而聪明的工程师和勇敢的企业家始终与之同行。1957年,Dr. William P. Murphy在迈阿密自己家的车库里成立了Medic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1959年,MDC更名为Cordis公司,即血管介入领域的领先企业康蒂思(Cordis)。

1959-2019年,Cordis60年时光诠释了先驱者的坚持,用这份坚持极大地推动了血管介入治疗行业的发展。


与中国早期介入治疗的不解之缘

中国的介入治疗起步不晚,但发展较为缓慢。

早在1951年,著名心脏病专家黄宛、方圻和陈灏珠三位教授相继在国内开展了右心导管检查。1973年,陈灏珠院士完成了我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87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冠心病PTCA治疗。

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手术量每年以30%~50%的速度递增,2018年逾90万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科院院士葛均波认为,每年仍有近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需要行业、社会共同努力。

回顾“接触介入项目30多年”的往事,葛院士说,现在年轻医生做支架手术,比自己当年幸福多了。“如果没有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进及发展,如果没有抗血小板药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会有冠脉介入辉煌的今天。”

今天已成“大腕”的知名医生们对此深有共鸣。在器械匮乏的年代,即使是小小的导管都会成为障碍。上世纪70年代,时任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的陈灏珠院士在攻关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时,缺少特定弯度的Judkins导管,幸好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生出访加拿大归来,带回两根bourassa导管经过改造,才让造影技术得以顺利进行。

其实,世界上第一个Judkins导管是由Cordis创造的。早在1966年,Cordis推出了第一根指引导管,随后的几十年间,Cordis陆续创造了多个血管介入手术的“第一”:

第一个全线预塑形导管——Judkins导管、第一款带有止血阀的血管鞘、第一只镍钛合金的自膨胀支架——S.M.A.R.T、划时代的产品——第一个冠脉药物支架Cypher……

这些“第一”奠定了Cordis的先驱地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乔树宾教授对Cordis的导引导管“印象至深”:“导引导管输送性、抗折能力、支撑能力都非常好,我在特别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当中应用甚多,体会很深。”

根据北京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的撰文,国内介入治疗开展曾经非常艰难。“1987年(阜外医院)全院才做了不到10例,1988年全国也就做了不到100例。”据高润霖教授文章,当时能够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很少,主要是国外进修回来的医生,然后再带国内的医生慢慢普及。一些早期进入中国的外企,也对介入治疗早期的普及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在改革开放早期就进入中国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Cordis对行业的建设贡献颇丰,包括从学术分享到实操辅助,从人才培养到科室建立,从患者宣教到行业标准建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忠教授担任住院大夫之初,就跟以Cordis为代表的介入产品结下不解之缘。他曾说,这几十年来,Cordis的产品和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与专家搭建共同的学术平台。


许多个“第一”奠定了Cordis的先驱地位与中国介入事业发展一路相伴

据行业数据显示:15年前,全国只有十几万冠脉手术量,而到今天,全国大概是91.5万例手术。

介入器械曾经是跨国公司的天下,随着中国介入手术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内公司的崛起,现在市场上的品类跟30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Cordis依然是医生们的优选品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缪中荣教授谈到Cordis时,直言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几年来Cordis的一路陪伴,在培训、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们的神经介入能够很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葛均波院士也曾表示,30多年中,Cordis公司一直伴随着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以它的产品、服务以及核心价值观影响整个行业,给我国相关心脏病学介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江苏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曾告诉健康界,三甲医院和医生之所以信任跨国公司的产品,“首先要有信任,然后才有依赖。悠久的历史背后是持久的可信赖度,经过无数医疗机构、无数病人、无数病例的证明,验证了它的历史。特别是三甲医院属于患者求医的最末端,必须更看重医疗质量的风险控制。”

Cordis之所以能够长期获得市场及客户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设计和品质。“工艺控制、设计,让医生觉得产品用起来很顺手,然后很放心去完成手术。”同时Cordis产品供应的及时性,也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维度之一。


收起

扫一扫,查看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