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08:00-08:15 | 专题发言 |
功能至上,重返运动 |
陈世益 | |
2 | 08:15-08:30 | 专题发言 |
ACL术后重返赛场的时机与评估 |
周敬滨 | |
3 | 08:30-08:45 | 专题发言 |
Panthers会议ACL术后重返赛场的专家共识介绍 |
茅泳涛 | |
4 | 08:45-09:00 | 专题发言 |
ACL术后重返赛场的康复标准 |
钱菁华 | |
5 | 09:00-09:15 | 专题发言 |
ACL术后重返赛场的功能评价 |
杨涛 | |
6 | 09:15-09:3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0:00-10:15 | 专题发言 |
OTT重建运动员的重返运动案例 |
胡勇 | |
2 | 10:15-10:30 | 专题发言 |
人工+自体混合重建足球运动员重返运动案例 |
郭氧 | |
3 | 10:30-10:45 | 专题发言 |
联合关节外重建重返赛场案例 |
张辉 | |
4 | 10:45-11:00 | 专题发言 |
优秀运动员重返赛场案例 |
梅宇 | |
5 | 11:00-11:15 | 专题发言 |
人工韧带ACLR术后的重返运动案例 |
陈天午 | |
6 | 11:15-12: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3:30-13:50 | 专题发言 |
圆角矩形胫骨隧道和椭圆型股骨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与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 |
敖英芳 | |
2 | 13:50-14:10 | 专题发言 |
ACL类等长重建-骨道位置的选择技巧 |
陈世益 | |
3 | 14:10-14:20 | 专题发言 |
我为什么坚持应用transtibial 技术 |
王健全 | |
4 | 14:20-14:30 | 专题发言 |
腘绳肌腱骨瓣椭圆骨道ACL重建 |
张文涛 | |
5 | 14:30-14:40 | 专题发言 |
改良3入路技术在ACL重建骨道定位与制备中的优势 |
刘宁 | |
6 | 14:40-15:00 | 讨论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
---|---|---|---|---|---|
1 | 15:30-15:45 | 专题发言 |
轴移产生的机制及麻醉下分度 |
王雪松 | |
2 | 15:45-16:00 | 专题发言 |
Laxity与Instability之区别 |
张磊 | |
3 | 15:55-16:05 | 专题发言 |
前叉断裂之关节失稳与轴移试验分度相互关系之文献综述 |
张辉 | |
4 | 16:05-16:15 | 专题发言 |
轴移试验模拟了非接触性前叉断裂之损伤机制 |
胡勇 | |
5 | 16:15-16:20 | 专题发言 |
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操作及分度录像演示 |
徐青镭 | |
6 | 16:20-16:25 | 专题发言 |
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操作及分度录像演示 |
孙鲁宁 | |
7 | 16:25-16:30 | 专题发言 |
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操作及分度录像演示 |
李忠 | |
8 | 16:30-16:45 | 专题发言 |
评估高度轴移的两个重要参数及关节内、外相应处置策略 |
张辉 | |
9 | 16:45-16:55 | 专题发言 |
对控制轴移关节外术式之历史回顾及目前专家共识 |
王卫明 | |
10 | 16:55-17:05 | 专题发言 |
我学习的LET技术及手术指征 |
郭林 | |
11 | 17:05-17:15 | 专题发言 |
为控制高度轴移而需“竭尽全力”:外侧半月板后根部缝合、胫骨平台后倾角截骨矫正、LET或ALL重建…… |
张辉 | |
12 | 17:15-17:25 | 专题发言 |
高度轴移运动员之前叉翻修及重返赛场 |
周敬滨 | |
13 | 17:25-17:30 | 讨论 |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