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40 | 论文发言 |
面部肿瘤切除后局部皮瓣修复体会 |
熊伟 |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 | 13:40-13:50 | 论文发言 |
先天性巨痣190例治疗经验 |
张金明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3 | 13:50-14:00 | 论文发言 |
兼顾供区的DIEP皮瓣美学乳房再造 |
王涛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4 | 14:00-14:10 | 论文发言 |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中下腹壁及腹股沟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缺损 |
梁伟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5 | 14:10-14:20 | 论文发言 |
皮肤及浅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20年经验分享 |
荣莉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6 | 14:20-14:30 | 论文发言 |
应用拱顶石皮瓣修复修复外阴癌术后皮肤缺损 |
唐明睿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7 | 14:30-14:40 | 论文发言 |
穿支皮瓣在体表肿瘤修复中的应用 |
王先成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8 | 14:40-14:50 | 论文发言 |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壁重建策略 |
郭路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9 | 14:50-15:00 | 论文发言 |
超量扩张的筋膜皮瓣在巨痣修复中的应用 |
郭能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10 | 15:00-15:10 | 论文发言 |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综合治疗 |
邵哲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10-15:17 | 论文发言 |
新型近红外响应重组蛋白生物纳米颗粒KPPD的制备及用于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
吴卓霞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2 | 15:17-15:24 | 论文发言 |
一例枕部鳞状细胞癌合并头皮慢性溃疡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李丹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15:24-15:31 | 论文发言 |
带腹直肌、腹膜的复合游离皮瓣治疗巨大上唇鳞癌的重建修复手术:个案报道和文献综述 |
杨子晨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4 | 15:31-15:38 | 论文发言 |
皮脂腺痣恶变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切缘分析及病因探讨 |
张鹏阳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5 | 15:38-15:45 | 论文发言 |
679例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继发缺损整形外科修复体会 |
陈阳 |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性病防治中心) |
6 | 15:45-15:52 | 论文发言 |
游离皮瓣移植技术在面部浅表肿瘤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 |
黄书清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7 | 15:52-15:59 | 论文发言 |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增生性瘢痕风险增加 |
曹宇辰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8 | 15:59-16:06 | 论文发言 |
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假体乳房再造的影响 |
朱莉雯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9 | 16:06-16:13 | 论文发言 |
乳房肿瘤放疗术后的创面处理 |
梁久龙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13-16:20 | 论文发言 |
PAR1抑制剂通过激活FOXO1/HMOX1信号轴增敏黑色素瘤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
孙玉鸣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2 | 16:20-16:27 | 论文发言 |
SPAG9通过铁死亡调节影响黑色素瘤对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的耐药性 |
任明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3 | 16:27-16:34 | 论文发言 |
吲哚菁绿手术荧光影像系统在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
蒋克宇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4 | 16:34-16:41 | 论文发言 |
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皮肤毒性的网状meta分析 |
包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5 | 16:41-16:48 | 论文发言 |
MET score:解析黑色素瘤的转移潜能及适当辅助治疗方式的有力工具 |
沈康杰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6 | 16:48-16:55 | 论文发言 |
m6A和m5C调控基因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预后及免疫价值 |
阮芷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7 | 16:55-17:02 | 论文发言 |
基于多种族数据筛选与鉴定黑色素瘤转移相关基因并构建预测模型 |
陈瑛 |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性病防治中心) |
8 | 17:02-17:09 | 论文发言 |
恶性黑色素瘤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组织驻留记忆亚群在肿瘤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
张天翼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9 | 17:09-17:16 | 论文发言 |
探索CDCA3作为皮肤黑色素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联性 |
李天浩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0 | 17:16-17:23 | 论文发言 |
抗精神病药珠氯噻醇在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和脑转移中的作用 |
林文韬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1 | 17:23-17:30 | 论文发言 |
CBX3在皮肤黑色素瘤中通过p21/CDK6通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免疫微环境的改变 |
陈耀坤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12 | 17:30-17:37 | 论文发言 |
抗肿瘤 CD4 + T细胞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揭示新的HLA II 驱动的免疫逃逸 |
薛香杰 | 杭州医学院 |
13 | 17:37-17:44 | 论文发言 |
破解黑色素瘤的密码: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能否揭开免疫治疗耐药之谜? |
芮舒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4 | 17:44-17:51 | 论文发言 |
恶性黑色素瘤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李连楚 |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
15 | 17:58-18:05 | 论文发言 |
整形外科在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的体会 |
刘娟 | 武汉市中心医院 |
16 | 18:05-18:12 | 论文发言 |
TRIB3调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命运的多维机制 |
林倩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7 | 18:12-18:19 | 论文发言 |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 reveals that CAPNS1 is a novel prognostic biomarker and promotes the malignancy of melanoma via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
邓嘉彬 |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
18 | 18:19-18:26 | 论文发言 |
Potential Drug Targets for Malignant Melanoma Identified by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Analysis |
闫思静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