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00-13:15 |
正方:转移性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治疗 |
童安莉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2 | 13:15-13:30 |
反方:转移性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的非药物治疗 |
邵玉军 | 北京核工业医院 |
3 | 13:30-13:40 |
讨论 |
||
4 | 13:40-13:47 |
正方:原醛症诊断不需要确诊试验 |
鹿 斌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
5 | 13:47-13:54 |
反方:原醛症诊断需要确诊试验 |
高 凌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6 | 13:54-14:00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00-14:15 |
原醛症:争议与共识 |
李启富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2 | 14:15-14:30 |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 |
郑方遒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3 | 14:30-14:45 |
68Ga-Pentixafor PET/CT显像在原醛症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
王 彦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4 | 14:45-15:00 |
表里不一:男儿之躯的隐痛 |
蒋 升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15:00-15:15 |
原醛症的预测模型进展 |
谢君辉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6 | 15:15-15:30 |
肾素抑制状态是双侧原醛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蒋怡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7 | 15:30-15:40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40-15:48 |
一例误诊为CAH的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
吴佳俊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2 | 15:48-15:56 |
单胺氧化酶A高表达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初探 |
张子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3 | 15:56-16:04 |
无功能肾上腺腺瘤患者的隐匿性心功能损害:基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下左心室应变的对比研究 |
刘 林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4 | 16:04-16:12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发缓解的临床特征和文献复习 |
杨明秀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5 | 16:12-16:20 |
基于长读长测序方法检测CAH-X综合征患者TNXA/TNXB嵌合基因类型及其表型研究 |
郭晨洁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6 | 16:20-16:28 |
GPR139促进SDHB突变的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转移的机制探讨 |
姚 瑶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7 | 16:28-16:36 |
微波消融术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治疗单侧醛固酮瘤导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
舒 画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36-16:44 |
CYP11B1基因突变致11β-羟化酶缺乏症3例临床诊治分析 |
王先令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2 | 16:44-16:52 |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
张熙媛 | 郑州大学 |
3 | 16:52-17:00 |
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基因相关的肾上腺皮质癌预后价值的开发和验证 |
陈秀清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4 | 17:00-17:08 |
肾上腺无功能瘤的分子及临床特征 |
武鲁铭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5 | 17:08-17:16 |
非奈利酮与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项先导性研究 |
荆 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7:16-17:24 |
建立基于儿茶酚胺代谢产物(MNs)校正的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判别切点 |
张曦梓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7 | 17:24-17:32 |
[18F] AldoView PET/CT显像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一项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 |
肖 遥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8 | 17:32-17:40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中AVS新指标的探索 |
李泽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