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00-08:10 |
基于上唇形态特点设计毛发移植修复唇裂术后胡须缺损 |
蒋文杰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 | 08:10-08:20 |
口唇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治聚焦初探 |
杨晓楠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08:20-08:25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25-08:30 |
唇裂继发软组织畸形与骨缺损同期修复的临床实践 |
王永前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 | 08:30-08:35 |
不同年龄段单侧隐性唇裂患者唇鼻畸形的测量研究 |
宋 涛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08:35-08:40 |
唇裂手术,我们的方法 |
舒茂国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4 | 08:40-08:45 |
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解剖最新进展及相关技术改进 |
王先成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5 | 08:45-08:50 |
手术显微镜助力唇裂手术:精度提升与风险降低的临床实践 |
李海东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6 | 08:50-08:55 |
我与微笑26年点点滴滴 |
张菊芳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7 | 08:55-08:58 |
改良直线微型三角瓣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实践:基于裂隙宽度的分级设计与中长期随访 |
孙黎明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8 | 08:58-09:01 |
应用鼻唇肌肉张力带修复隐性唇裂的效果评价 |
刘轩辰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9 | 09:01-09:04 |
三叶瓣法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重建法修复单侧唇裂的长期随访分析 |
魏天笑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0 | 09:04-09:07 |
唇裂切口设计的解剖遗迹原则 |
黄祖根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1 | 09:07-09:10 |
改良鼻小柱侧面皮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研究 |
张 刚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12 | 09:10-09:13 |
选择上唇印迹切口结合下三角瓣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
郭雪松 |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
13 | 09:13-09:16 |
Abbe瓣联合人中皮瓣及开放路径鼻整形术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
高 慧 |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
14 | 09:16-09:19 |
基于多源权威数据的中国唇腭裂发生率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 |
王 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5 | 09:19-09:22 |
大语言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协作框架在唇腭裂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
周宏儒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6 | 09:22-09:25 |
双侧人中及唇弓重建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效果评价 |
李泽惠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7 | 09:25-09:28 |
对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人中与唇峰重建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一项有限元建模研究 |
高 远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8 | 09:28-09:31 |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畸形的成因探究:基于一例病例的分析序列治疗的意义 |
冯子懿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9 | 09:31-09:34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口腔表面力学分析 |
魏清茜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0 | 09:34-09:45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9:55-10:00 |
不同程度唇颊部缺损的修复策略 |
吴 镝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 | 10:00-10:05 |
常见唇畸形的个性化修复策略 |
刘恒鑫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 | 10:05-10:10 |
微型创伤性上唇畸形的分类及手术治疗方法 |
周 佳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4 | 10:10-10:15 |
自体真皮移植在唇部亚单位重建中的应用 |
马 群 | 北京画美医院 |
5 | 10:15-10:18 |
上唇畸形的修复与重建 |
毛小炎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6 | 10:18-10:21 |
颊肌粘膜瓣在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临床疗效、功能恢复及美学效果的系统评价 |
李桂影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7 | 10:21-10:24 |
微等离子体与 CO2 点阵激光对唇裂术后早期瘢痕干预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
魏思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8 | 10:24-10:27 |
Laser therapy for treating cleft lip or/and palate scarr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张艺璇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9 | 10:27-10:30 |
唇部疤痕的精细化微创综合治疗 |
吴欢欢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0 | 10:30-10:33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唇部瘢痕研究趋势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
邓梦豪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1 | 10:33-10:36 |
中国年轻人群的唇部美学分析 |
孙维绎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2 | 10:36-10:39 |
唇部形态的性别二态性特征及其在精细化整形中的价值 |
姜涵译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3 | 10:39-10:42 |
唇部的美学评价标准及唇部填充的临床应用 |
姜婵媛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4 | 10:42-10:45 |
基于六大唇部美学标志的分层注射及联合塑形的唇部年轻化注射方法及经验分享 |
蒋丽雅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5 | 10:45-10:48 |
Multiple Sessions of Vertical Lip Fat Grafting: A Novel Fat Grafting Technique |
张 晋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16 | 10:48-10:51 |
脂肪移植在双唇裂畸形修复中的作用 |
郭家妍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7 | 10:51-10:54 |
基于 LMF 分层解剖特点分析泛口周抗衰策略及治疗难点 |
袁 希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8 | 10:54-11:00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1:00-11:20 |
丰唇:自体脂肪or玻尿酸,哪个是更优的选择?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35 |
自体组织工程软骨在唇裂鼻畸形的临床应用 |
王 健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2 | 13:35-13:40 |
单侧唇裂无支架鼻整形 |
戴传昌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3 | 13:40-13:45 |
筛骨垂直板辅助东方人唇裂继发鼻畸形的鼻形态与通气功能恢复 |
安 阳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4 | 13:45-13:50 |
单侧唇裂唇鼻畸形矫正及美学修复中自体肋软骨的应用策略 |
刘剑毅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13:50-13:55 |
应用张力带技术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 |
梁久龙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6 | 13:55-13:58 |
鼻过矫正在一期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
甘成文 | 海南省人民医院 |
7 | 13:58-14:01 |
基于231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鼻部形态及功能调查研究 |
赵佳琪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8 | 14:01-14:04 |
鼻内镜下采用鼻中隔软骨及骨治疗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 |
吕怀庆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9 | 14:04-14:07 |
基于个体特征的鼻孔畸形矫正策略 |
秦永红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10 | 14:07-14:10 |
隐蔽切口法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临床效果 |
钟雪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1 | 14:10-14:13 |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鼻模矫治的生物力学研究 |
张寅旭 |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12 | 14:13-14:16 |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鼻翼不对称性的三维形态测量分析:非裂侧鼻翼缩小术手术规划的指导意义 |
李青青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3 | 14:16-14:19 |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端畸形 |
袁凤明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4 | 14:19-14:22 |
全球、区域和国家唇腭裂负担(1990-2021):趋势、不平等和2040年预测 |
王志燕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5 | 14:22-14:30 |
讨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40-14:45 |
具有应力分散功能的多层支架 SDV1a/DFO@IT-ICMA/PCL用于软腭修复的研究 |
唐世杰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2 | 14:45-14:50 |
复杂牙槽突裂两阶段复合植骨技术的临床研究 |
李承浩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3 | 14:50-14:55 |
腭裂整复中采用两种不同松弛切口的效果比较 |
李 杨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4 | 14:55-15:00 |
Timing of Reverse Double Z-Plasty in Cleft Palate Repair:A Multivariable Model for Predicting Long-Term Audiological and Speech Outcomes |
谢 江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5 | 15:00-15:05 |
唇腭裂上颌后缩畸形缝牵引中牙齿畸形的个性化矫正 |
孙晓梅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6 | 15:05-15:08 |
Secondary Alveolar Bone Grafting Using Iliac Corticocancellous Bone Plate With Suture Fixation Technique: A Pilot Study |
童海洲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7 | 15:08-15:11 |
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腭裂中巨噬细胞的激活 |
程新好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8 | 15:11-15:14 |
腭裂中腭板细胞多样性及发育异常:E14.5小鼠腭板的单细胞转录组研究 |
郜世康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9 | 15:14-15:17 |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腭板发育初期作用机制的探究 |
马亚萍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0 | 15:17-15:20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牙槽畸形特征的分析研究 |
高梓君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11 | 15:20-15:23 |
齿槽嵴裂内移植物成骨区域的空间分布研究 |
狄文君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2 | 15:23-15:26 |
牙槽突裂修复中骨再生与骨密度的关系 |
张 广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3 | 15:26-15:29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颅颌面畸形自动化头影测量研究 |
许 梦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4 | 15:29-15:32 |
大语言模型在整形外科诊疗中的能力评估研究 |
姚 程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5 | 15:32-15:35 |
唇腭裂患者牙齿发育缺陷的特征及美学修复策略 |
郝嫣汝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6 | 15:35-15:38 |
不同程度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发育及骨缺损特点的对比研究 |
吴 茜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7 | 15:38-15:41 |
混合光学与电磁导航系统在颌角截骨术中的研究 |
朱 栋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8 | 15:41-15:44 |
唇裂患者的指导性医学摄影标准 |
王婧漪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9 | 15:44-15:47 |
游戏化干预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唇腭裂儿童康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赵施艳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20 | 15:47-15:50 |
唇腭裂类型与合并其他系统先天畸形的关联性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李天翼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1 | 15:50-15:55 |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