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00-08:08 |
临床创新与转化需要掌握的鉴别诊断: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 |
袁继龙 | 辽宁省人民医院 |
2 | 08:08-08:16 |
东西方美容医学结合的优势与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
胡守舵 |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
3 | 08:16-08:24 |
人工智能辅助的客观面部美学评分系统能否取代人工审美评估?——人机评分的一项对比分析 |
王 犇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4 | 08:24-08:32 |
基于深度学习的面向乳房整形手术的血管智能识别与术前导航系统 |
李 硕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5 | 08:32-08:40 |
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新型显微外科模拟训练平台研发和初步教学应用 |
韩愚弟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6 | 08:40-08:48 |
微生理系统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的跨学科融合与趋势: 一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
姚 禹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7 | 08:48-08:56 |
薯蓣皂苷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体内及体外作用 |
肖 明 | 辽宁省人民医院 |
8 | 08:56-09:04 |
人单房脂肪细胞的凋亡特征及其对脂肪移植结果影响的可能机制 |
雷 忱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9 | 09:04-09:12 |
脱细胞脂肪基质膜(AAF)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
李惠晨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10 | 09:12-09:20 |
趋化型光固化抗菌修复水凝胶的研发与转化应用 |
龚震宇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
11 | 09:20-09:28 |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ilapia skin-derived gelatin, collagen, and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for potential use as hemostatic sponges |
罗亚男 |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
12 | 09:28-09:36 |
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多孔微球的整形外科临床转化研究 |
揭君津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13 | 09:36-09:44 |
悬浮态聚左旋乳酸微球在软组织填充中的应用:机制、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
苏迪娅 |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14 | 09:44-09:52 |
从数据融合到临床决策:机器学习驱动的瘢痕治疗疗效评估系统研究 |
王儒曼 | 辽宁省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08-10:16 |
ADSCs与外泌体为“诱导因子”的H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体外复合培养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
佟 爽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2 | 10:16-10:24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实验研究 |
谢 可 | 厦门市中医院 |
3 | 10:24-10:32 |
新型氨基酸交联的透明质酸水凝胶治疗面部年轻化的疗效 |
魏吴晗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4 | 10:32-10:40 |
乳源肽对抗皮肤光老化作用的研究 |
毛嘉欣 | 大连医科大学 |
5 | 10:40-10:48 |
装载诱饵蛋白TACI的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王 玥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6 | 10:48-10:56 |
基于ROS响应型微针系统递送FZD7激动剂促进毛发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
谷明豹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7 | 10:56-11:04 |
声-电转换水凝胶涂层增强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无创辅助皮肤扩张 |
赵 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8 | 11:04-11:12 |
富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R-PRP)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王月浦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9 | 11:12-11:20 |
评估GAT@F原位供氧水凝胶促进慢性难愈创面愈合的功效及临床转化研究 |
范月莹 |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
10 | 11:20-11:28 |
线粒体移植改善糖尿病创面能量代谢障碍促进愈合 |
李玉骞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1 | 11:28-11:3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 |
徐冬冬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2 | 11:36-11:44 |
二甲双胍介导SIRT6改善老年人来源脂肪干细胞衰老并促进其成脂分化 |
石 杰 | 辽宁省人民医院 |
13 | 11:44-11:52 |
多种功能性水凝胶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比较:系统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 |
周晓臻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4 | 11:52-12:00 |
喷雾型水凝胶海绵用于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神经血管微环境重建和炎症调节 |
周晓臻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00-13:08 |
染料激光治疗甲乳头瘤的临床新方法 |
樊 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 | 13:08-13:16 |
颅面短小畸形序列治疗中牵张成骨技术的多模态创新与精准转化体系构建 |
珊巴嘎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3 | 13:16-13:24 |
大面积烧伤后罕见肺炎克雷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噬菌体筛选和临床前应用研究 |
梁 振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4 | 13:24-13:32 |
应用超声辅助吸脂技术治疗项部脂肪垫 |
王 健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5 | 13:32-13:40 |
超显微外科技术辅助微型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缺损 |
王 科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6 | 13:40-13:48 |
局部组织再生在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
高深圳 | 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
7 | 13:48-13:56 |
拱顶石皮瓣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改良与创新 |
王宇翀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
8 | 13:56-14:04 |
束状单位提取腋臭祛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
李宇飞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9 | 14:04-14:12 |
面向临床应用的皮肤病变智能诊断系统研究:模型与医生对比协同分析 |
王栢华 | 福州大学医学院 |
10 | 14:12-14:20 |
睑黄瘤治疗新方法—自体血注射与多隧道微创治疗 |
黄志勇 |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性病防治中心) |
11 | 14:20-14:28 |
津下套圈缝合法对淋巴水肿LVA术缝合技巧的启发应用 |
韩海元 | 潍坊市人民医院 |
12 | 14:28-14:36 |
面向耳洞穿孔瘢痕疙瘩的ABC三联术式:术式创新与美学重建探索 |
韩晓梅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13 | 14:36-14:44 |
可控变形鼻假体动态整形初步研究 |
王辰宇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14 | 14:44-14:52 |
透明质酸交联剂的研究进展 |
陈天禹 | 辽宁省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08-15:16 |
自供能载药摩擦纳米发电机促进雄脱小鼠毛发再生的实验研究 |
陈 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2 | 15:16-15:24 |
载银杏内酯A功能化仿生软骨膜-软骨的一体化构建 |
李 甜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3 | 15:24-15:32 |
Bioactivity of human platelet lysate remains unaffected upon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treatment of 200 MPa |
李媛姣子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4 | 15:32-15:40 |
“柔锌愈肤”——面向皮瓣的可穿戴锌基储能电刺激系统设计和研发 |
邓 超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5 | 15:40-15:48 |
Lumecca IPL在治疗面部色斑及红血丝方面的临床效果研究 |
刘晓光 |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 |
6 | 15:48-15:56 |
吸脂术中低体温预防的优化路径:红外反射保温毯对比电加热的随机对照试验 |
董自清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7 | 15:56-16:04 |
手持式等离子体仪通过激活Nrf2减轻皮肤瘢痕的基础研究和初步临床运用 |
吴虹林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8 | 16:04-16:12 |
皮肤类组织初步构建 |
王月浦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9 | 16:12-16:20 |
一种血管端侧吻合口打孔器械的研制及转化 |
付记乐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10 | 16:20-16:28 |
显微手术精准化进程中的国产机器人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
冯少清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11 | 16:28-16:36 |
一种齿槽嵴裂骨缺损材料植入装置的专利转化 |
张之璐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2 | 16:36-16:44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医用PDA手持装置的设计 |
王小玲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3 | 16:44-16:52 |
面部SMAS相对固定区和滑动区的解剖与组织成份相关研究进展 |
张帅帅 | 辽宁省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