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35 |
基于单细胞测序和机器学习识别瘢痕疙瘩微环境特征并识别核心铁死亡相关基因ANKRD1 |
谢荣荣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2 | 13:35-13:40 |
多组学驱动下CALM3-SRF轴在瘢痕疙瘩纤维化中的机制解析及药物预测研究 |
陈鹏升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3 | 13:40-13:45 |
缺氧通过组蛋白乳酰化修饰调控DRP1表达促进瘢痕疙瘩形成的分子机制 |
秦家骏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4 | 13:45-13:50 |
综合分析揭示FERMT3作为瘢痕疙瘩与代谢综合征中代谢重编程的核心调控因子 |
柯若楠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13:50-13:55 |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lleviates Recurrence and Symptoms of Keloids by Modulating the Local Microenvironment |
夏逸君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6 | 13:55-14:00 |
HSPA5调控瘢痕疙瘩纤维化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王炳寒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7 | 14:00-14:05 |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lleviates Recurrence and Symptoms of Keloids by Modulating the Local Microenvironment |
何 志 |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
8 | 14:05-14:10 |
热休克途径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作用的探讨 |
李辰宇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9 | 14:10-14:15 |
器官型模型在瘢痕疙瘩病生理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
王春林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10 | 14:15-14:20 |
瘢痕疙瘩(Keloid)与系统性硬化症(SSc)的分子机制关联研究 |
杨 涛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1 | 14:20-14:25 |
靶向瘢痕疙瘩氧化应激:基于近红外探针引导的整合机制研究与治疗探索 |
郭慕野 | 海南省人民医院 |
12 | 14:25-14:30 |
转录因子NME2调控SCUBE2影响瘢痕疙瘩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
车德惠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3 | 14:30-14:35 |
炎症因子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瘢痕疙瘩不同区域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
张媛媛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50-14:55 |
泛发复杂性瘢痕疙瘩多种手术方案联合Plasma技术及浅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
郝 岩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2 | 14:55-15:00 |
术中放疗联合皮片移植治疗瘢痕疙瘩 |
刘 宁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3 | 15:00-15:05 |
不同减容方法联合浅放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 |
李江锋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4 | 15:05-15:10 |
压力治疗和放疗对耳部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辅助疗效的比较分析 |
张鹏阳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5 | 15:10-15:15 |
耳部瘢痕疙瘩核切联合术后浅放疗和耳夹压迫的临床效果观察 |
项 泱 |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5:15-15:20 |
环钻减容术联合放疗治疗难治性瘢痕疙瘩 |
李小静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15:20-15:25 |
环钻手术结合离子束放疗在瘢痕疙瘩的应用探讨 |
王 坤 | 金华市第五医院 |
8 | 15:25-15:30 |
环钻减容术联合术后电子线照射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体会 |
谢包根 | 莆田市第一医院 |
9 | 15:30-15:35 |
保留瘢痕疙瘩表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颜面部多发瘢痕疙瘩中的临床应用 |
董国璇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10 | 15:35-15:40 |
胸壁巨大瘢痕疙瘩分期治疗经验分享 |
戴海英 |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
11 | 15:40-15:45 |
复发性耳垂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及修复重建策略 |
孙健宁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12 | 15:45-15:50 |
复发性瘢痕疙瘩的治疗要点剖析 |
王 珏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
13 | 15:50-15:55 |
多部位多发型瘢痕疙瘩序贯治疗体会 |
龚志成 |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 |
14 | 15:55-16:00 |
递进式超减张缝合在胸腹背部瘢痕疙瘩病损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
黄书鹏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5 | 16:00-16:05 |
颌面部瘢痕疙瘩非手术综合治疗联合应用A型肉毒素注射改善疗效的相关研究 |
丁文蕴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15-16:20 |
皮下剥离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鼻部凹陷瘢痕 |
刘 悦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2 | 16:20-16:25 |
1470nm裸光纤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凹陷性瘢痕中的疗效评价 |
张志新 |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 |
3 | 16:25-16:30 |
微粒真皮治疗外伤术后凹陷性瘢痕的美学效果观察 |
张 攀 | 武汉市中心医院 |
4 | 16:30-16:35 |
外泌体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分析 |
宫焱熹 | 淄博市中心医院 |
5 | 16:35-16:40 |
自体脂肪及衍生物移植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对面部深二度烧伤后瘢痕形成的防治效果 |
黄 振 | 徐州仁慈医院 |
6 | 16:40-16:45 |
脂肪干细胞复合物填充治疗面部凹陷性痘坑瘢痕 |
王 斌 |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
7 | 16:45-16:50 |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临床体会 |
陈 阳 |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性病防治中心) |
8 | 16:50-16:55 |
窄谱强脉冲光或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联合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比较 |
慕生枝 | 陕西省人民医院 |
9 | 16:55-17:00 |
A型肉毒毒素与 CO2 点阵激光早期干预内眦瘢痕的比较研究 |
肖锦萍 | 天津市眼科医院 |
10 | 17:00-17:05 |
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及湿敷治疗面部烧烫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
杨 青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1 | 17:05-17:10 |
点阵激光联合手术在肢体挛缩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周丹亚 | 宁波市第六医院 |
12 | 17:10-17:15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早期瘢痕的临床研究 |
张 刚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13 | 17:15-17:20 |
超声药物导入技术辅助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 |
聂仕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4 | 17:20-17:25 |
Plasma射频技术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早期深度烧烫伤后增生性瘢痕 |
曲春安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15 | 17:25-17:30 |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孟凡婷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16 | 17:30-17:35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模式 |
李超杰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
17 | 17:35-17:40 |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与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比较:一项双中心、开放性、随机、半侧瘢痕对照研究 |
华天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18 | 17:40-17:45 |
针刀瘢痕松解配合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应用于24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
赵 旭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9 | 17:45-17:50 |
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早期面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吴雅莹 |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 |
20 | 17:50-17:55 |
CO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水光注射抑制深II度烧烫伤面部瘢痕增生的回顾性研究 |
赵 丹 | 贵阳钢厂职工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