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36 |
真皮脂肪的PPAR-γ调控皮肤老化和纤维化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探究 |
李之瑾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2 | 08:36-08:42 |
皮肤类器官的构建与应用 |
唐 屈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
3 | 08:42-08:48 |
CD82高表达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防治机制研究 |
田文融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4 | 08:48-08:54 |
多组学揭示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囊泡修复糖尿病创面的分子事件 |
陈鹏弘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5 | 08:54-09:00 |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烧伤后创面的研究 |
刘 畅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6 | 09:00-09:06 |
皮下脂肪通过移动及棕色化支持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
蔡俊荣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7 | 09:06-09:12 |
仿生水凝胶负载脂肪干细胞及聚多巴胺纳米颗粒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
李佳烨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9:12-09:18 |
硅橡胶表面拓扑结构通过 Filamin A 调控TGFβ-Smad 通路影响成纤维细胞成肌转化的机制研究 |
刘若兰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2 | 09:18-09:24 |
A “messenger zone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visual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toneurons innervating deep limb muscles |
黄 辰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 | 09:24-09:30 |
Exploring key genes related to P311 in keloi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bulk and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 and proteomics |
王 淞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
4 | 09:30-09:36 |
类器官源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
冼可欣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5 | 09:36-09:42 |
Runx2通过形成超级沉默子下调神经损伤后Zhu雪旺细胞Lpl表达改变脂质代谢 |
朱昭炜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09:42-09:48 |
脂肪衍生的可溶性组分活化生物墨水通过动员内源性细胞促进皮肤修复与再生 |
张 惟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7 | 09:48-09:54 |
电场调控自噬促进皮肤创面内细胞定向行为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
李 一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8 | 09:54-10:00 |
FN1抑制促炎型成纤维细胞铁死亡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足底皮肤胶原形成机制研究 |
王歆璐 |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9 | 10:00-10:06 |
白藜芦醇包覆的金纳米花用于 CT 成像引导的凋亡/光热联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 |
杨田野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06-10:12 |
工程化成纤维细胞-光响应抗菌微针复合体系的构建及递送效能研究 |
吴 柯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2 | 10:12-10:18 |
按需开关的光热水凝胶促进创面快速无瘢痕愈合的研究 |
胡道润 | 荆州市中心医院 |
3 | 10:18-10:24 |
基于批量RNA测序和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的瘢痕疙瘩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及巨噬细胞极化类型的鉴定与验证 |
吴 军 | 临沂市人民医院 |
4 | 10:24-10:30 |
金丝桃素光动力疗法协同诱导细胞铁死亡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 |
李 杏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10:30-10:36 |
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探索小分子代谢物MDSF1抑制皮肤瘢痕增生的作用与机制 |
李欣怡 |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
6 | 10:36-10:42 |
BATF 和 BATF3 缺乏改变皮肤移植中 CD8+ 效应/耗竭 T 细胞的平衡 |
黄亚军 | 襄阳市中心医院 |
7 | 10:42-10:48 |
槲皮素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对瘢痕疙瘩角质形成细胞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
周欣璐 | 厦门市中医院 |
8 | 10:48-10:54 |
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瘢痕疙瘩侵袭性生长机制 |
程心苇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54-11:00 |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TGF-β/Smad介导的MMP9表达抑制瘢痕疙瘩的机制探究 |
赵羽佳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2 | 11:00-11:06 |
近红外响应型GelMA/F127温敏水凝胶负载Cu/EGCG/MnO₂纳米马达 通过ROS清除与巨噬细胞极化协同促进感染性糖尿病创面愈合 |
黄倩龙 | 武汉市第三医院 |
3 | 11:06-11:12 |
仿蒲公英Ag/EGCG@AsIV水凝胶通过光控序贯释药策略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研究 |
张 斐 | 武汉市第三医院 |
4 | 11:12-11:18 |
噬菌体纳米酶复合材料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 |
麦玥雪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5 | 11:18-11:24 |
基于神经免疫互作的压电水凝胶系统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应用研究 |
王 凯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6 | 11:24-11:30 |
光动力通过SLC2A1/GAPDH糖酵解通路驱动巨噬细胞组蛋白乳酸化促进糖尿病创面病愈合的机制研究 |
焦 艳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11:30-11:36 |
糖尿病难愈性创面中胆固醇通过CD36途径介导巨噬细胞铁死亡的机制与Exo-FGF21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梁 振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8 | 11:36-11:42 |
RNA乙酰化酶NAT10调控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
魏吴晗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9 | 11:42-11:48 |
从预测、预防和个性化医疗的角度全面分析伤口愈合中的自噬和纤维化 |
黄 野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0 | 11:48-11:54 |
基于ROS响应型微针系统递送氨基酸促进毛发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
谷明豹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36 |
纳米微球延长血管化同种异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术后生存期的研究 |
房 圆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2 | 13:36-13:42 |
一种抗菌双交联水凝胶递送BCL-2工程外泌体以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
居裔昆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3 | 13:42-13:48 |
IREB2 与铁死亡在吸烟与面部老化共享遗传机制中的作用:来自大规模基因组关联交叉性状分析的洞见 |
蔡学尧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4 | 13:48-13:54 |
壳核结构干细胞球成骨类器官修复颅骨缺损效果研究 |
张经略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5 | 13:54-14:00 |
NCK1-AS1通过miR-526b-5p/ADAM15轴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
金洪娟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6 | 14:00-14:06 |
亚精胺调控巨噬细胞抑制整形假体包膜纤维化的研究 |
王辰宇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7 | 14:06-14:12 |
识别瘢痕疙瘩形成中的关键基因、miRNA和通路:一项生物信息学与实验研究 |
孔 姣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12-14:18 |
白藜芦醇预处理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
莫 然 | 南京鼓楼医院 |
2 | 14:18-14:24 |
瘢痕疙瘩患者细胞亚群异常与其发病相关性的研究及系统性治疗药物探讨 |
陈 瑶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3 | 14:24-14:30 |
miR-26a-5p/PTGS2 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溃疡的潜在治疗靶点 |
王 康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4 | 14:30-14:36 |
聚合物分散液晶诱导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促进皮肤愈合 |
宋炎涛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14:36-14:42 |
手性纳米光敏剂驱动皮肤鳞癌光疗范式跃迁 |
邵伊宁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4:42-14:48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circGFRA3介导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
朱 栋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7 | 14:48-14:54 |
负载姜黄素/PLGA 微粒与 ZnO 的 GelMA 水凝胶微针结合用于感染性伤口愈合和减少增生性疤痕的研究 |
张一凡 | 青岛大学 |
8 | 14:54-15:00 |
基于网络毒理学、机器学习和分子对接探究偶氮染料与皮肤癌的关系 |
张子远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00-15:06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线粒体及衰老基因相关的皮肤黑色素瘤预后模型和验证 |
邵 妍 | 天津市口腔医院 |
2 | 15:06-15:12 |
Ag/GO-GelMA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光热协同抗菌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
孙芷薇 | 武汉市第三医院 |
3 | 15:12-15:18 |
一种用于脊髓损伤记忆免疫治疗的简单内源性锌激活和积聚纳米簇平台 |
徐 唱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4 | 15:18-15:24 |
病理性瘢痕与皮肤菌群 |
黄 莹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5 | 15:24-15:30 |
脱细胞再细胞化技术在整形与重建外科中的应用 |
潘幸怡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6 | 15:30-15:36 |
脂肪干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当前策略 |
韩 萌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