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建于1985年,是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也是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的依托单位。共有三个院区、两个门诊部,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横跨广州市荔湾、海珠两个区。医院设置有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临床、医技专科43个。其中骨伤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广东省中医重点学科。拥有关节科、脊柱骨科、骨质疏松科、创伤骨科、康复科、血液病科、妇科、推拿科等8个省级重点专科。骨质疏松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优势病种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血液病科是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中医妇科(不孕不育)、中医康复、治未病等学科以及院内中药制剂研制等实力处于行业一流水平。
医院前身为广州中医学院附属骨伤科医院,创建于1985年;1993年广州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成立并挂靠医院;199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经费自理);200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以原芳村区中医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为基础组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5年加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牌子,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机构和博士后流动站。
2014年底龙溪新院区I期工程顺利落成,并于2015年1月起投入使用,同年10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等级评审。2018年2月,经省编办核准,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下设2个分支机构:骨伤科分院、芳村分院,为公益二类财政补助事业单位。2023年12月通过三甲复审。2021年经省委编委批准,同意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更名为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仍在我院挂牌。
龙溪新院区(院本部)坐落于美丽的花地河畔,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总用地面积62332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骨伤科医院位于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芳村分院位于荔湾区芳信路。医院规划床位数1200张,当前开放床位696张,设有骨伤科(含7个二级分科)、康复科、内科、外科、妇科、不孕不育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治未病科、针灸推拿科等临床科室,以及药剂科、制剂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功能检查科、手术室、介入科、病理科、输血科、营养科等医技科室。
医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中草药囊泡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治疗中心,广州市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成立了股骨头坏死保髋研究团队、骨关节疾病数字化诊疗创新团队、骨质疏松研究创新团队、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研究团队、中医妇科研究团队等科研团队。拥有广东省名中医5人,全国名老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1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5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3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4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4人,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指导老师4人,广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6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0人,高级职称156人,中级职称318人,博士55人,硕士221人。
医院医疗设备齐全,拥有MR、64排CT、DSA、DR、移动C型、骨密度仪、口腔CT、彩色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化免疫流水线、化学发光分析仪、细菌鉴定仪、全自动时间分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肌电图仪、脑电图仪等先进医疗设备;拥有中医诊疗设备15类67种,能充分满足临床各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
三十多年来,医院坚持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主题,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以“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战略规划为突破口,坚持走专科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通过精益管理和借助国内外先进的运营理念,以建设现代化中医医院、打造中医骨伤科品牌为目标,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医教研蓬勃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及专科专病建设扎实推进,科研工作不断加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18年至2021年的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医专科)绩效考核中,我院均位列前三名。在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发布的《基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科技影响力的公立地市级及以上三级中医医院TOP100(2020年)》报告中,医院位列第57位,广东省第4位。
医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公立医院公益性旗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始终瞄准医学发展前沿,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始终坚持把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摆在医院发展的主导地位,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坚持强化党的建设统领医院发展,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将医院建设成“百姓信赖、员工幸福、政府满意”的中医名院。